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3-16 00:45: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有关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汝倩人邪倩:含笑的样子
C.公车令坐死坐:因 ……而获罪
D.幸冀试用幸冀:希望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使各为赋②故遂定为嗣
B.①应声而对②而植任性而行
C.①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②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①以杨修颇有才策②于是以罪诛修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2分)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2)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
(1)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被曹操看重,另一方面又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
(2)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


本题解析:
小题1:B “倩”不是含笑的意思。应译为“使”,“倩人”就是请人(代作)之意。
小题2:C所:助词,用在动词前,表示“……的”。A项为:写作/成为、作为? b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表转折关系,然而。D项以: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凭借手段,捏造
小题3:A.“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是曹植被父亲误解后的自我辩解,非任性而为;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是曹植被冷落排挤后的想法,不是“才华出众”;D.“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是监国谒者灌均的诬告,不是曹植的做法。
小题4:C “悔而罢之”是说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小题5:翻译尽量用直译法。注意第一句中“见异、狐疑、几、数”的译法,第二句中“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嗣”的译法。
【参考译文】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植在十几岁的少小年纪便能流畅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十万字的辞赋,并且擅长写文章。太祖曹操曾经读过曹植的文章,问他:“你是不是请人代笔写的?”曹植跪下说:“我出口就是自己的想法,提笔就能写成文章,父亲尽可当面一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当时邺都铜雀台新近造成,曹操率领所有的儿子们登台游玩,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登台赋。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曹植性情随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都不刻意追求华丽。每次拜见父亲曹操的时候,曹操用各种刁钻的问题诘难他,他总能从容对答,因为这个缘故,特别受到父亲宠爱。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努力)呢!”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被曹操看重,另一方面又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曹植曾经私自驱车行驶于古代专供天子行车所用的道路上,违法开启魏王宫司马门而出。曹操大怒,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因之而被处死。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顾忌杨修颇有才华,再加上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网罗罪名处死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救曹仁,并当面告诫他应该注意的事宜。曹植喝得大醉,以致不能接受命令,于是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曹丕即位,诛杀丁仪、丁廙兄弟及所有男丁。 曹植与其他王侯同时被遣往藩国。黄初二年(公元221),监国使者灌均迎合尊长意旨,上奏诬告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请旨治曹植罪,文帝因为卞太后的缘故,贬封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黄初三年(公元222),立曹植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曹植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明帝以陈地四县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想要单独求见与明帝倾谈,讨论时政,希望能获得试用,却最终都没有如愿。当时的宗族法制,对待藩国十分严苛峻迫,藩王的幕僚和下属都是下等庸才,士兵都是些老弱残兵,人数最多不过两百人。又因为曹植以前犯下的过错,待遇样样都减少半数,十一年之中封地迁了三次,失意的曾植常常郁郁寡欢,于是发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
A.距关,毋内诸侯
B.张良出,要项伯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徐复传
曾?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善其言,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因革:沿袭和变革。
B.因杭州/家:定居。
C.人或复著书/劝:勉励。
D.不世取宠/矜: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富贵不足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B.复所上言者/臣请王言乐
C.官其子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出?
D.五六月之交/愿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复博闻强识,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洒脱不拘,胸有大志,能淡泊名利,恬淡自守。
B.仁宗因欣赏徐复的才华,想让其为官。徐复坚决推辞,后应林瑀的邀请留在了登闻鼓院,一同编修《周易会元纪》。
C.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时,多次到徐复的住处去拜访和慰问。徐复对他很是礼遇和敬重,曾向他预言西边战争的停战时间以及吴地发生瘟疫的情况。
D.徐复死后十多年,沈遘担任杭州知州,在徐复的住处贴了一张“高士坊”的榜文,并对徐复的才华和品质都予以了高度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
?
(2)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
?


参考答案:1.C
2.B
3.A
4.(1)古代圣贤写的书籍已经齐备了,只是求学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去写什么,来在后世求取声名呢?
  (2)像徐复这样自动远离污浊的社会,隐居在民间,长久不改变自己情操,可以说是(真正)以隐居为乐的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耻相——师:老师?
B.作《师说》以之——贻:赠送
C.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