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0:45:20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去民之所恶 去:去除
B. 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 旌:表明
C. 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依靠
D.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知晓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对第二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10分)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秦康公筑台三年。楚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楚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楚人辍行。
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楚。楚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楚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楚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楚救不至。
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
温人之周①,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
(《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周:地名。这里是指东周时期周国的都城雒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戍东边,荆人辍行辍:停止。
B.赵刻曰:“君过矣……”过:经过,路过。
C.我坚而齐敝敝:疲惫,衰败。
D.温人之周,周不纳客纳:接纳。
小题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袭秦为实也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B.①臧孙子忧而反 ②弃甲曳兵而走
C.①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①吏因囚之 ②因势利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魏同为战国七雄之一,但赵刻这一招会导致“唇亡齿寒”后果,并不可取。
B.秦康公的故事表明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只要混乱、软弱,只要有隙可乘,有缝可钻,就会引来虎视眈眈的敌人。
C.臧孙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从楚王高兴的脸色中就看出楚王根本就不会出兵救援,只是要削弱两国罢了,所以他才感到忧虑。
D.囚禁温人,不把温人当周朝的人,恰恰反映出周天子自己都不自信了。温人讲《诗经》,对周天子是极大的讽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楚王说,必以坚我也(5分)
(2)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5分)
5、单选题 下列每组多义词中释义都有一处错误的,错误的序号依次是
[? ]
(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
(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
?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
(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
? ②?停数日,辞去(告别)
? ?③?不辞劳苦(推托)
(4)鄙?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
?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5)微?①?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 ②?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往)
? ②?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
?③?是寡人之过也(的)
?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