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0:20:45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自度其足——度:量长短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闵:担心,忧虑
C.苗则槁矣——槁:干枯
D.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攘:杀死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②、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③,民乃作慝④。方⑤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⑥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选自《孟子》)
注:①雪宫:齐宣王出巡时休息的行官。②转附:山名,可能是今天山东的芝罘山。下面的“朝舞”也是山名。③睊睊胥谗:群人侧目而视,怨声载道。睊睊,侧目而视的样子。胥,都。谗,谤。④慝:邪恶。⑤方:违抗。⑥畜:制止。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不得,则非其上矣/非:非议。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法度。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粮食:粮食被消耗掉。
D.其诗曰:“畜君何尤?”/尤:突出。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景公说,大戒于国/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以下六句话分成四组,全属于“与民同乐”的思想或行为的一组是(? ?)
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②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③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④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⑤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⑥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苦烦,后皆便安之。
(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二千石不能禽制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典:掌管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 (3分) ( ?)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5分)
译文:??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5分)
译文:??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