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一)

时间:2019-03-16 00:20: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是对《史记》和《汉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的通史。
B.《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部分。
C.“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世家”记载王侯外戚的事迹;“列传”主要是为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写传记。
D.东汉班固等编写的《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2、阅读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⑴廉君恶言 宣:_____________。
⑵臣等不肖,请去 辞:__________。
⑶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 廷:__________。
⑷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①且庸人尚羞;②空自苦亡人地。
B、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赵者;②虽才高世。
C、①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②衡乃诡对出。
D、①辱群臣;② 因厚赂单于,答善意。
3、课文翻译。
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臣之死久矣(? )
(2)杯水其肘上(? )
(3)尔于中也矣夫(? )
(4)莫不若鱼者(? )
(5)我南游吴越之王(? )



4、单选题  【见】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拜见,参见)
B.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见面,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见背”意即“离我而去”。)
D.则必铭而见之《寄欧阳舍人书》(看见)



5、阅读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小题1:(甲)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2分)
小题2:(甲)你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仁义”与“富贵”的关系?(2分)
小题3:(乙)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