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11-11 00:09: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5分)
?
?
小题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时用了哪些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
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壮志的消散,生命的衰老。
小题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直抒胸臆和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直接抒发忧愁之多;
比喻,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本题解析:
小题1:
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小题2: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随意。
【小题1】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4分)
【小题2】结合全词来看,作者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2分)“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1分)
【小题2】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1分),但又因杜鹃不停啼叫催归,作者内心变得烦躁不安(1分),最后抱怨杜鹃不解人意,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准确辨识诗词中所使用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侧重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答题模式一般采用手法+具体分析+效果。本题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本题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但又因杜鹃不停啼叫催归,作者内心变得烦躁不安,最后抱怨杜鹃不解人意,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甲)?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扬作雨声。
[注]朝元阁:唐朝宫殿。长扬: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他们都属于?诗。(1分)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
?的感慨。(3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参考答案:1)咏史
2)送荔枝一事/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兴衰(或兴废、更替)(解析:那代表了盛极一时的汉、唐王朝的朝元阁、长扬宫,如今皆已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正是抒发了作者的兴衰之感)
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蜚。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衔”字。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以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日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小题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5分)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描写了傍晚时分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
枝)鹤飞蝉鸣的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
分)
小题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4分)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
字,结构严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答时要简要回答。
小题2:答题时可从内容及结构方面鉴赏。尾联指出: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