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00:09:1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5分)
?
?
小题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时用了哪些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
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壮志的消散,生命的衰老。
小题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直抒胸臆和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直接抒发忧愁之多;
比喻,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本题解析:
小题1:
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小题2: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随意。
【小题1】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4分)
【小题2】结合全词来看,作者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2分)“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1分)
【小题2】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1分),但又因杜鹃不停啼叫催归,作者内心变得烦躁不安(1分),最后抱怨杜鹃不解人意,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准确辨识诗词中所使用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侧重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答题模式一般采用手法+具体分析+效果。本题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本题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但又因杜鹃不停啼叫催归,作者内心变得烦躁不安,最后抱怨杜鹃不解人意,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甲)?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题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扬作雨声。
[注]朝元阁:唐朝宫殿。长扬:指长扬宫,汉代宫殿。
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他们都属于?诗。(1分)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讽刺了?;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
?的感慨。(3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参考答案:1)咏史
2)送荔枝一事/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兴衰(或兴废、更替)(解析:那代表了盛极一时的汉、唐王朝的朝元阁、长扬宫,如今皆已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正是抒发了作者的兴衰之感)
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蜚。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衔”字。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以至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日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小题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5分)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描写了傍晚时分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
枝)鹤飞蝉鸣的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
分)
小题2: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4分)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
字,结构严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答时要简要回答。
小题2:答题时可从内容及结构方面鉴赏。尾联指出: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