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5:36:49
1、写作题 ?人要走路,必须依靠双腿一屈一伸才能前进;人要从地下拾取东西,必须也得弯腰伸手;人要吃饭,也必须通过手的屈伸才能把食物递进口中;至于劳动工作更是由无数屈伸动作组合来完成的。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这种屈伸的辩证法。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屈与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这是一道关系类话题的作文题。要写这类文章,首先必须要注意其中的辩证关系,你不能只写“屈”或“伸”,而是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写。然后再根据引言提示的内容,弄清楚话题的内涵。这里的“屈”与“伸”很明显不是要你写具体的动作行为,而是指对生活的两种态度。这样一想,思路就打开了。如果联系历史与生活来看,这样的例子就非常多了。如陶渊明在“伸”不能时就选择了归隐山林的“屈”,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情操,成为后来士大夫的精神归宿;郑板桥在“伸”不能时就选择了默默忍受的“屈”,但他的这种“屈”,则是为人民多做好事;韩信的忍胯下之辱的“屈”是为了以后的“伸”;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屈”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伸”。当然更有荀子所说的“与时屈伸”,班固的“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等所提到的“屈伸”变化要依据现实的具体环境而定的辩证思想。因此你在写作时,可以立意为在现实生活中,要“伸”,而不能“屈”;也可以说要“屈”,而不能“伸”;当然也可以立意为要将“屈”与“伸”结合起来,如何屈伸要看环境的变化,因为“屈”是为了有力的“伸”,俗话说得好,“缩回来的拳头才有力”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请以“追逐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必须要有描写的片段;且描写要有针对性,要突显主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④立意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每人都应有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梦想却属于每一个人。
它没有分别,不分好坏高低贵贱。
有人认为,为自己定一个大梦想是好高骛远。我添上一句:但如果他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出发,那么梦想终能实现。
有人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很愚蠢,一个人孤独地同鲨鱼搏斗,最终却拖回了鱼骨,一无所获。而我却认为老人是一个智者,他懂得去追逐梦想。他虽然失去了肉体所需的食粮,却收获了用之不尽的精神存粮。
爱迪生有一个梦想:发明更多实用的东西,为人类造福。于是,他的人生有了方向,他的功绩因此而伟大,他的人生因此而辉煌,他的名字因此而不朽。他为何会成功?因为他一生都在追逐梦想。
屈原也有一个梦想:要使自己的祖国更强大,不受秦国的欺压。于是他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这不仅是他崇高气节的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勇气与实现梦想的决心。
世人大多都碌碌无为,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成为伟人的屈指可数。为何生在同一个世界,吃着同样的粮食,处在同一个年代,人的成就却如此的不同?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位伟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是民族解放?
是使祖国强大?是为全人类造福?是为后人留下精神食粮?还是……不管是什么,每个伟人都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从未想过放弃。慢慢的,他们就成了一代伟人了。
噢,原来做一个伟大的人是如此的容易!
没错,就这么容易。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追逐梦想,永不放弃!
老师告诉我们,有一种蝉叫十八年蝉,它要在潮湿、昏暗的土壤下生活十八年,然后破土而出,用一个夏天来歌唱,最后默默的死去。我思索:是什么能够让它孤独地生活十八年?最后得出答案:是梦想,是歌唱的梦想!是这个梦想支撑着它,度过了孤单伟大的一生!
不要感叹人生苦短。拾起梦想的种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播种,在最后一刻去收获。你会发现,你的一生,其实很精彩、很充实!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带来的喜悦无法估量,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味道吧。
去吧!带着梦想出发,伴着希望起航……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请以“让身上的太阳发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被“压缩”进一个水滴之中。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合情合理。(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似乎是在谈“大”与“小”,其实,可以用“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秋”来概括。围绕这个立意来写,就有话可说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