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4 20:44:14
A.停止输血
B.碱化尿液
C.双侧腰部封闭,或用热水袋热敷
D.尿闭者增加入水量
E.视需要用升压药
A.诊脉前向病人解释,并让病人处于安静状态
B.手臂放于舒适位置
C.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
D.发现绌脉,应由两人同时测量
E.计数15,将测得脉率乘4
A.20滴
B.30滴
C.40滴
D.50滴
E.60滴
A.中暑者,室温应保持在40℃左右
B.产休室,应保暖不能开窗
C.破伤风患者,室内光线应明亮
D.儿科病室,室内温度宜22℃左右
E.气管切开者,室内相对湿度为30%左右
A.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
B.病史及体格检查
C.体温单
D.各种检查及检查报告
E.护理病历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A.鼻出血
B.牙痛
C.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
D.化脓感染
E.高热
A.2g
B.4g
C.6g
D.8g
E.10g
A.家庭护理
B.医院护理
C.近代护理
D.现代护理
A.氧气雾化吸入前
B.服酸类药物后
C.洗胃后
D.采咽拭子标本前
E.采痰常规标本前
A.皮下注射异丙嗪
B.静注10%葡萄糖酸钙
C.静注5%地塞米松
D.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E.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A.碘酊污渍--用乙醇擦拭
B.甲紫污渍--用乙醇或草酸擦拭
C.陈旧血渍--用乙醇或草酸擦拭
D.高锰酸钾污渍--用维生素C溶液
E.高锰酸钾污渍―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后洗净
A.饭后2小时采血
B.标本容器用抗凝试管
C.从输液针头处抽血
D.采血后将针头靠近管壁缓慢注入
E.血液注入试管后不能摇动
A.介绍医院环境
B.询问病史,评估发病过程
C.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检测生命体征
D.填写各种表格
A.烫伤
B.牙痛
C.慢性炎症
D.鼻出血
E.中暑
A.患者的年龄、民族、职业
B.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反应
C.患者的手术史、过敏史
D.家庭成员婚恋史
E.患者的生活方式
A.头部
B.枕部
C.颈部
D.腋下
E.足底
A.脂肪栓塞
B.毒性反应大
C.吸收太快
D.吸收太慢
A.氯丙嗪
B.氯苯那敏
C.氯化钾
D.葡萄糖酸钙
E.异丙肾上腺素
A.给予病人安慰与鼓励
B.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C.控制饮水,减少尿量
D.酌情留置导尿
E.指导病人锻炼盆底肌肉
A.头部用冰槽
B.前额部置冰袋
C.温水擦浴
D.乙醇擦浴
E.胸腹置冰袋
A.优琐
B.碳酸氢钠
C.高锰酸钾
D.复方硼酸
E.70%乙醇
A.肉类
B.绿色蔬菜类
C.血类
D.肝类
E.蛋类
A.信息
B.信息发出者
C.信息的传递
D.信息接受者
E.反馈
A.0.5g/d以下
B.0.8g/d
C.1g/d
D.1.5g/d
E.1.2g/d
A.现存的
B.高危的
C.可能的
D.健康的
A.4.6ka(35mmHg)
B.5.6ka(42mmHg)
C.6.6ka(50mmHg)
D.7.6ka(57mmHg)
E.8.6ka(65mmHg)
A.28~32℃
B.40~45~℃
C.45~50℃
D.20~22℃
E.50℃以上
A.0.1%肥皂水
B.生理盐水
C.1、2、3溶液
D.油剂
E.液状石蜡
A.245m
B.254m
C.452m
D.425m
E.524m
A.腭
B.咽
C.扁桃体
D.悬雍垂
E.口腔溃疡面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督促和协助配餐员分发饭菜
B.观察病员进餐
C.检查治疗、试验饮食实施情况
D.昏迷病员要谨慎喂食,以免食物呛入气管
E.随时征求患者对饮食的意见
A.1
B.2
C.3
D.4
E.5
A.花生油
B.猪油
C.米糠油
D.麻油
E.菜油
A.噪音的危害程度只与频率的高低有关
B.噪音的耐受程度大多数人是一致的
C.长时间处于90 dB以上环境中可造成永久性失聪
D.噪音的耐受程度与过去生活的环境和经历有关
E.只有噪音达到120 dB时才能对人产生干扰
A.维生素C片:装在有色密盖瓶内
B.破伤风抗毒素:放冰箱内
C.酵母片:装白色瓶内,盖紧
D.哌替啶(杜冷丁):加锁保管
E.氨茶碱片:装白色瓶内,盖紧
A.尿蛋白定量
B.尿糖定性
C.尿浓缩查结核杆菌
D.尿17羟类固醇检查
E.尿细胞计数
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
A.25%
B.30%
C.50%
D.60%
A.颅内压增高
B.房室传异阻滞
C.洋地黄中毒
D.心房纤维颤动
E.心肌炎
A.使用空气清新剂
B.病室经常开窗通风
C.给予呼吸道隔离
D.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
A.提供治疗和护理需要
B.指导与协助病人正确实施康复护理
C.健康教育
D.做好心理护理
E.记录病人护理问题
A.针头阻塞
B.针头滑出血管外
C.针头斜面部分在血管内
D.针头斜面穿透对侧血管壁
E.静脉痉挛
A.床号、姓名
B.药名、浓度、剂量
C.方法、时间
D.操作前、操作中查
E.查用药后反应
A.必须核对瓶签
B.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混浊及颜色的改变
C.必要时,可将无菌棉签直接伸入瓶内蘸取
D.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
A.8次
B.10次
C.12次
D.16次
E.18次
A.描写生动形象
B.记录及时准确
C.内容简明扼要
D.医学术语确切
E.记录者签全名
A.立即使用完
B.4小时用完
C.24小时用完
D.烘干后使用
E.重新灭菌
A.高蛋白饮食
B.要素饮食
C.低盐饮食
D.低胆固醇饮食
A.全神贯注
B.认真倾听
C.适当反馈
D.观察反应
E.真诚,不隐瞒病情
A.由卫生处置室护士送病人入病室
B.让病人酌情盆浴
C.病人换下的衣服或不需要的物品交家属带回
D.与病区值班护士做好病情及物品的交接
E.评估病人的身心需要
A.深大而快的呼吸
B.叹息样呼吸
C.费力呼吸
D.蝉鸣样呼吸
E.间断呼吸
A.<40g
B.<45g
C.<50g
D.<55g
E.<60g
A.碘酊
B.福尔马林
C.漂白粉
D.过氧乙酸
A.睡眠不佳
B.寒冷环境
C.高热环境
D.兴奋
E.精神紧张
A.库房
B.病区走廊
C.值班室
D.病室
E.更衣室
A.由手至臂刷洗2遍,共2mi
B.由臂至手刷洗2遍,共2mi
C.由手至臂刷洗3遍,共6mi
D.由手至臂刷洗1遍,共2mi
E.由手至肘上10cm,刷洗2遍共2mi
A.325ml
B.355ml
C.395ml
D.425ml
E.455ml
A.1.2%
B.2.2%
C.3.2%
D.4.2%
E.5.2%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整体护理
D.责任制护理
A.南丁格尔
B.佩普劳
C.奥雷姆
D.罗伊
E.纽曼
A.室温18~24℃
B.室内相对湿度为50%~60%
C.定时通风,每次约30mi
D.午休和睡眠时室内光线宜柔和暗淡
E.病室内不宜放置鲜花盆景
A.架空受压部位
B.降低局部皮肤所承受的压力
C.减少皮肤受摩擦的刺激
D.安全
E.防止坠床
A.选择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B.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C.注射前洗手,戴口罩。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直径在5cm以上
D.不可在硬结、瘢痕处进针
E.不可用变色、混浊的药
A.35℃以下
B.35~36℃
C.36.6~37.5℃
D.37.3~38℃
E.38.1~38.5℃
A.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
B.使肌肉韧带组织松弛
C.解除神经末梢压力
D.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A.清晨2~6时体温最低
B.下午2~8时体温最高
C.昼夜体温变动范围不超过0.5℃
D.与人体活动有关
E.与机体代谢的相应周期变化有关
A.1∶5
B.5∶1
C.2∶15
D.15∶2
E.1∶15
A.昏迷
B.昏睡
C.嗜睡
D.谵妄
E.健忘
A.严格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床边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乳白色
B.黄褐色
C.红色或棕色
D.酱油色
A.病人大汗淋漓
B.左侧肺部有阴影
C.我昨晚没睡好觉
D.病人坐卧不宁
A.甲托头、背部,乙托臀和小腿
B.甲托头、肩部,乙托臀部
C.甲托颈、腰部,乙托大腿和小腿
D.甲托颈、肩、腰部,乙托臀、胭窝部
E.甲托颈、腰部,乙托大腿和小腿
A.值班室
B.病室及厕所
C.走廊
D.浴室
E.治疗室
A.氯化钾
B.乳酸钾
C.高锰酸钾
D.氢氧化钾
E.以上都不是
A.备清洁带盖的大容器
B.贴上标签,按要求注明各项内容
C.天气炎热,选用合适防腐剂
D.告知患者晨七时开始留尿于容器内
E.次晨七时排最后一次尿于容器内
A.是指导护士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B.其目标是增进或恢复服务对象的健康
C.是以系统论为理论框架
D.是有计划、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
E.是由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四个步骤组成
A.满足患者需求
B.具有开拓精神
C.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D.给患者进行卫生宣教
E.给护生进行指导
A.体温骤降
B.引起腹泻
C.心律失常
D.冻伤
E.心率减慢
A.不缺氧
B.轻度缺氧
C.中度缺氧
D.重度缺氧
E.严重缺氧
A.0.1%
B.0.2%
C.0.3%
D.1.5%
E.3%
A.减少皮肤的摩擦刺激
B.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
C.固定体位
D.安全防护
E.防止坠床
A.胸骨体上1/3与中1/3交界处
B.胸骨体中1/3与下1/3交界处
C.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
D.胸骨柄中1/3与下1/3交界处
A.每晚1次
B.每日1次
C.隔日1次
D.每周2次
E.每周1次
A.衰弱
B.肥胖
C.骨折
D.消瘦
A.雾化罐
B.水槽
C.螺纹管
D.口含嘴
E.面罩
A.每次吸痰后
B.每日1~2次
C.每日1次
D.每周1次
E.每周2次
A.根据检验目的选择容器
B.培养标本须放在无菌容器内
C.应在空腹进行
D.停用干扰化验结果的药物
E.立即送验,必要时注明时间
A.休克
B.极度衰竭
C.肝癌
D.急性感染
E.肺结核
A.人受到应激原刺激产生的压力,具有干扰平衡或正常防御能力的作用
B.护士与病人间的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
C.把自我照顾的必要性作为护理的要点
D.护理活动能促进人类的适应能力而达到帮助人恢复健康的目的
E.健康是一种各种需要不受干扰的满足状态,与正常防御线的动态平衡有关
A.80次
B.90次
C.100次
D.110次
E.120次
A.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认真做好隔离工作
E.提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
A.生命体征
B.瞳孔反应
C.肌张力
D.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A.臀中肌注射: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B.臀大肌注射:髂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
C.皮内注射:前臂掌侧
D.皮下注射:肩峰下2~3横指
E.臀小肌注射: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的外上1/3处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测体温每天二次
C.冰袋冷敷头部
D.口腔护理每天2~3次
E.鼓励多饮水
A.完全补偿
B.部分补偿
C.指导
D.教育
E.支持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间歇灭菌法
C.焚烧法
D.日光曝晒
A.55%
B.60%
C.65%
D.70%
E.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