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1-04 20:44:14
A.选择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B.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C.注射前洗手,戴口罩。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直径在5cm以上
D.不可在硬结、瘢痕处进针
E.不可用变色、混浊的药
A.35℃以下
B.35~36℃
C.36.6~37.5℃
D.37.3~38℃
E.38.1~38.5℃
A.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
B.使肌肉韧带组织松弛
C.解除神经末梢压力
D.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A.清晨2~6时体温最低
B.下午2~8时体温最高
C.昼夜体温变动范围不超过0.5℃
D.与人体活动有关
E.与机体代谢的相应周期变化有关
A.1∶5
B.5∶1
C.2∶15
D.15∶2
E.1∶15
A.昏迷
B.昏睡
C.嗜睡
D.谵妄
E.健忘
A.严格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床边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乳白色
B.黄褐色
C.红色或棕色
D.酱油色
A.病人大汗淋漓
B.左侧肺部有阴影
C.我昨晚没睡好觉
D.病人坐卧不宁
A.甲托头、背部,乙托臀和小腿
B.甲托头、肩部,乙托臀部
C.甲托颈、腰部,乙托大腿和小腿
D.甲托颈、肩、腰部,乙托臀、胭窝部
E.甲托颈、腰部,乙托大腿和小腿
A.值班室
B.病室及厕所
C.走廊
D.浴室
E.治疗室
A.氯化钾
B.乳酸钾
C.高锰酸钾
D.氢氧化钾
E.以上都不是
A.备清洁带盖的大容器
B.贴上标签,按要求注明各项内容
C.天气炎热,选用合适防腐剂
D.告知患者晨七时开始留尿于容器内
E.次晨七时排最后一次尿于容器内
A.是指导护士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B.其目标是增进或恢复服务对象的健康
C.是以系统论为理论框架
D.是有计划、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
E.是由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四个步骤组成
A.满足患者需求
B.具有开拓精神
C.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D.给患者进行卫生宣教
E.给护生进行指导
A.体温骤降
B.引起腹泻
C.心律失常
D.冻伤
E.心率减慢
A.不缺氧
B.轻度缺氧
C.中度缺氧
D.重度缺氧
E.严重缺氧
A.0.1%
B.0.2%
C.0.3%
D.1.5%
E.3%
A.减少皮肤的摩擦刺激
B.降低骨突出处所受的压力
C.固定体位
D.安全防护
E.防止坠床
A.胸骨体上1/3与中1/3交界处
B.胸骨体中1/3与下1/3交界处
C.胸骨体与胸骨柄交界处
D.胸骨柄中1/3与下1/3交界处
A.每晚1次
B.每日1次
C.隔日1次
D.每周2次
E.每周1次
A.衰弱
B.肥胖
C.骨折
D.消瘦
A.雾化罐
B.水槽
C.螺纹管
D.口含嘴
E.面罩
A.每次吸痰后
B.每日1~2次
C.每日1次
D.每周1次
E.每周2次
A.根据检验目的选择容器
B.培养标本须放在无菌容器内
C.应在空腹进行
D.停用干扰化验结果的药物
E.立即送验,必要时注明时间
A.休克
B.极度衰竭
C.肝癌
D.急性感染
E.肺结核
A.人受到应激原刺激产生的压力,具有干扰平衡或正常防御能力的作用
B.护士与病人间的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
C.把自我照顾的必要性作为护理的要点
D.护理活动能促进人类的适应能力而达到帮助人恢复健康的目的
E.健康是一种各种需要不受干扰的满足状态,与正常防御线的动态平衡有关
A.80次
B.90次
C.100次
D.110次
E.120次
A.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认真做好隔离工作
E.提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
A.生命体征
B.瞳孔反应
C.肌张力
D.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A.臀中肌注射: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B.臀大肌注射:髂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
C.皮内注射:前臂掌侧
D.皮下注射:肩峰下2~3横指
E.臀小肌注射: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的外上1/3处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测体温每天二次
C.冰袋冷敷头部
D.口腔护理每天2~3次
E.鼓励多饮水
A.完全补偿
B.部分补偿
C.指导
D.教育
E.支持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间歇灭菌法
C.焚烧法
D.日光曝晒
A.55%
B.60%
C.65%
D.70%
E.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