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7 20:05:36
一、企业介绍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英文名称:Tubular Good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PC,英文简称:TGRI)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英文简称:CNPC)的直属研究院,院本部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领域唯一从事科学研究、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权威科研机构,也是石油石化行业(涵盖油气开发、管道储运、炼油化工、工程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唯一的工程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材料研究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个平台”,构建成果、技术、创效、人才“四大高地”,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矢志成为国际石油管及装备材料技术引领者和先进工程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
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石油管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且失效事故频发。为提高石油管材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减少失效事故并推进国产化,1981年原石油工业部成立了石油专用管材料试验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前身);1988年成为原石油工业部直属科研机构,更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管材研究中心;1993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材研究所;1994年由宝鸡搬迁西安;2010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2021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材料研究院在资质、装备、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获得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及装备质量安全)、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ISO/TC67/SC2副主席单位/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行标秘书处等45项重要机构、资质和授权;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系统配套的试验研究装备体系,可以实现对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从微观组织分析到全尺寸实物模拟实验;形成年龄、专业和梯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及部省级突出贡献专家90余人,正高级工程师70余人、高级工程师170余人,博士和博士后130多人;创建和不断完善以石油管工程学为核心的工程材料学科和技术体系,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央企科研项目300余项,质检项目10000余项,失效分析项目20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省部级、中国石油及各类社会力量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31项),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有效授权专利1048件(其中发明专利437件),开发软件111套;制修订国家、行业、企业及重大工程标准4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67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英文名称:Tubular Good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PC,英文简称:TGRI)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英文简称:CNPC)的直属研究院,院本部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领域唯一从事科学研究、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权威科研机构,也是石油石化行业(涵盖油气开发、管道储运、炼油化工、工程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唯一的工程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材料研究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个平台”,构建成果、技术、创效、人才“四大高地”,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矢志成为国际石油管及装备材料技术引领者和先进工程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
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石油管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且失效事故频发。为提高石油管材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减少失效事故并推进国产化,1981年原石油工业部成立了石油专用管材料试验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前身);1988年成为原石油工业部直属科研机构,更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管材研究中心;1993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材研究所;1994年由宝鸡搬迁西安;2010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2021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材料研究院在资质、装备、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获得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及装备质量安全)、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ISO/TC67/SC2副主席单位/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行标秘书处等45项重要机构、资质和授权;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系统配套的试验研究装备体系,可以实现对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从微观组织分析到全尺寸实物模拟实验;形成年龄、专业和梯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及部省级突出贡献专家90余人,正高级工程师70余人、高级工程师170余人,博士和博士后130多人;创建和不断完善以石油管工程学为核心的工程材料学科和技术体系,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央企科研项目300余项,质检项目10000余项,失效分析项目20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省部级、中国石油及各类社会力量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31项),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有效授权专利1048件(其中发明专利437件),开发软件111套;制修订国家、行业、企业及重大工程标准4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67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英文名称:Tubular Good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PC,英文简称:TGRI)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英文简称:CNPC)的直属研究院,院本部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领域唯一从事科学研究、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权威科研机构,也是石油石化行业(涵盖油气开发、管道储运、炼油化工、工程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唯一的工程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材料研究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个平台”,构建成果、技术、创效、人才“四大高地”,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矢志成为国际石油管及装备材料技术引领者和先进工程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
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石油管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且失效事故频发。为提高石油管材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减少失效事故并推进国产化,1981年原石油工业部成立了石油专用管材料试验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前身);1988年成为原石油工业部直属科研机构,更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管材研究中心;1993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材研究所;1994年由宝鸡搬迁西安;2010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2021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材料研究院在资质、装备、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获得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及装备质量安全)、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ISO/TC67/SC2副主席单位/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行标秘书处等45项重要机构、资质和授权;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系统配套的试验研究装备体系,可以实现对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从微观组织分析到全尺寸实物模拟实验;形成年龄、专业和梯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及部省级突出贡献专家90余人,正高级工程师70余人、高级工程师170余人,博士和博士后130多人;创建和不断完善以石油管工程学为核心的工程材料学科和技术体系,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央企科研项目300余项,质检项目10000余项,失效分析项目20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省部级、中国石油及各类社会力量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31项),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有效授权专利1048件(其中发明专利437件),开发软件111套;制修订国家、行业、企业及重大工程标准4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67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英文名称:Tubular Good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PC,英文简称:TGRI)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英文简称:CNPC)的直属研究院,院本部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领域唯一从事科学研究、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权威科研机构,也是石油石化行业(涵盖油气开发、管道储运、炼油化工、工程技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唯一的工程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材料研究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质量标准、成果转化“三个平台”,构建成果、技术、创效、人才“四大高地”,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矢志成为国际石油管及装备材料技术引领者和先进工程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
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石油管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且失效事故频发。为提高石油管材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减少失效事故并推进国产化,1981年原石油工业部成立了石油专用管材料试验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前身);1988年成为原石油工业部直属科研机构,更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管材研究中心;1993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材研究所;1994年由宝鸡搬迁西安;2010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2021年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材料研究院在资质、装备、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获得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及装备质量安全)、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ISO/TC67/SC2副主席单位/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行标秘书处等45项重要机构、资质和授权;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系统配套的试验研究装备体系,可以实现对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从微观组织分析到全尺寸实物模拟实验;形成年龄、专业和梯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及部省级突出贡献专家90余人,正高级工程师70余人、高级工程师170余人,博士和博士后130多人;创建和不断完善以石油管工程学为核心的工程材料学科和技术体系,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央企科研项目300余项,质检项目10000余项,失效分析项目20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省部级、中国石油及各类社会力量科技奖励200余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31项),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有效授权专利1048件(其中发明专利437件),开发软件111套;制修订国家、行业、企业及重大工程标准4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67项)。
咨询电话:029-81887742
投诉电话:029-81887693
投诉邮箱:gyy@cnpc.com.cn
官网地址:http://tgri.cnpc.com.cn/
二、资格要求:
1.2026届研究生;2025届未落实工作单位,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的研究生。符合报名条件并取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
2.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少于425分,也可提供个人两年内取得的官方外语考试成绩证明,英语成绩新托福不低于70分、雅思不低于6.0分、领思不低于160分、托业不低于785分。
三、薪酬福利:
1.录用后按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单位所在地为西安市。
2.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薪酬福利制度。
3.可按西安市有关政策和规定,协助办理户口迁转等手续。
四、招聘程序:
按照集团公司相关工作部署,具体程序包括:发布招聘公告;组织应聘报名;应聘资格初审;通用能力考试;公布面试名单;面试考核;确定录用及递补名单;签订就业协议;公示录用及递补名单;入职注册;新员工入职培训。
五、招聘标准:
1.政治思想素质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和工程材料研究院的工作部署,遵纪守法,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2.热爱石油事业,忠诚企业,遵纪守法,品学兼优。
3.有大局观和担当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创新的热情;身心健康,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4.毕业生应确保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信息不实的,一经查证,取消录用资格。对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工程材料研究院将严肃追责。
六、联系方式及其它:
1.在投递简历时,各项信息一定要尽量填写完全,并上传外语等级证书和成绩单,以免影响资格审查;
2.毕业生应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学生,取消应聘资格,已办理入职的,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3.联系电话:029-81887742;
4.电子邮件:aizg@cnpc.com.cn。
ps:每人最多同时应聘中石油两个单位,每个单位只能填报一个岗位,超过投简历截止时间后不能撤销,请【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投简历时间:2025年09月15日至2025年10月21日/23:59:59
附:岗位信息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zhaopin.cnpc.com.cn/web/recruitInfoshow.html?id=8b8b6c9e990edfbf0199122120b500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