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时代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要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所以说,( )。
A.书籍有助于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B.媒介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媒介文化应该引导人们思考而不是相反 D.人应该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
22. 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都受到宗法制度和宗法精神的强烈影响。它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一种保障,而且是王权的重要支柱。君权、地方行政权都渗透了宗法父权的因素。这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牢固统治的条件之一。在国家的立法中,不仅确认了有关封建宗法制度的大量内容,而且承认宗法家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国法的重要补充。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论点是( )。
A.宗法制度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立法以及司法
B.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坚固基础
C.宗法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支柱
D.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法基础
23. 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下列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都反映了构成微观物质世界的结构,即小粒子的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
B.它们含义不同,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
C.前者指的是各种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的是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它们含义相同,两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各种小粒子
24. 李渔《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借助萱花表达自己的主观愿望 B.萱花的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等
C.萱花具有忘忧、宜男的作用 D.萱花不具备使用价值
四、阅读理解: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本部分共2篇短文,阅读完一篇短文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㈠根据下面文字,回答25–27题。
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弘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拒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估计,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至20世纪90年代,有约50吨塑料、玻璃和金属被倾倒在珠穆朗玛峰。而像这种不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并且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5. 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奥运圣火登珠峰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
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
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200多人不幸遇难
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6.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运圣火能在世界之巅点燃,激发人们对和平、友谊等奥运精神憧憬与热爱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
B.对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态度诚恳,观点明确
C.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
D.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以大量事实数据,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27. 根据文意,作者反对圣火登珠峰的原因不包括( )。
A.圣火登珠峰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B.作为重大公共事件应力避争议
C.风险大,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有悖人文奥运理念
D.势必破坏珠峰环境,有悖绿色奥运理念
㈡根据下面文字,回答28–30题。
中国的史料记载往往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即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例外,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比如项羽、陈胜、刘邦,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象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矢旧闻”作为自己治史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去世,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与之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人受了《史记》这部巨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数目总量将在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28.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开了民间传说,即使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也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
B.《史记》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有赖于民间传说和作者的想象力
C.多样化的想象是司马迁能在《史记》中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D.民间传说丰富了史学家的想象力,从而为塑造历史人物打下了基础
29. 文中引述了“项庄舞剑”的史实,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舞剑”中富有戏剧性的、生动的描写反映出民间说书艺人对《史记》的影响
B.“项庄舞剑”这个片断描写生动,极具戏剧冲突,这也是后代民间说书艺人说书的特点
C.司马迁对“项庄舞剑”的描写明显受到了民间传说的影响
D.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与《史记》中的一些描写相似,并不能说明后代的民间说书人受到了《史记》的影响,而是二者都受到民间传说的影响
30.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民间传说,因此可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
B.《史记》是“二十四史”中首部依据民间传说来撰写历史的史学著作
C.把“二十四史”中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奇故事
D.“二十四史”中民间传说成分少一些,希腊神话和印度故事的民间传说成分则多一些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5小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二、数学运算:10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41. 七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
A.14 B.12 C.10 D.16
42. 含钾20%的溶液90千克,要使溶液的浓度提高到40%,需加钾多少千克?( )
A.18 B.22.5 C.27.5 D.30
43. 某单位年底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款,9个人每人平均捐款90元,其中6人平均每人捐款70元,其余3人平均每人捐了多少元?( )
A.150 B.140 C.130 D.120
44. 一菜店有大白菜和萝卜共97筐,取出大白菜的1/3和5筐萝卜送给某学校后,剩下的大白菜和萝卜的筐数相等。菜店原有大白菜和萝卜各多少筐?( )
A.69,28 B.63,34 C.72,25 D.75,22
45. 一只小虫从点A出发向北偏西30°方向爬了3cm到点B,再从点B出发向北偏东60°爬了3cm到点C。请问A点到C点的距离约为( )。
A.4.2cm B.3.3cm C.4.5cm D.5cm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规律的一项。
50. ( )
二、定义判断: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51.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欺诈、胁迫、利诱、诋毁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商业惯例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其他经营者利益,扰乱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A.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B.销售商品时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
C.为清偿债务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D.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52.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不属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是( )。
A.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B.某水库中的网箱养鱼大面积死亡,经法院查明,是上游某化工厂排污所致,该厂在事故前已获得排污许可证,并经多次检测废水达标排放
C.因产品存在缺陷而致人损害,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D.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53. 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破窗效应”的是( )。
A.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B.一条支流受到污染而不治理,就可能会污染整个流域的水质
C.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抛撒,丝毫不觉羞愧
D.一个集体中如果少数人语言不文明而得不到制止,不久就会有许多人语言不文明
54. 新闻道德是植根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直接决定于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的调节人们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人们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内容不属于新闻道德范畴的是( )。
A.记者接收采访对象发放的“交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