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招聘开发人员绩效管理思路(word版本)

时间:2019-07-02 12:08: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开发人员绩效管理思路
真题预览: 开发人员绩效管理思路其实我经历的各厂,包括我自己带的团队的时候,考核方式基本都是披着KPI皮的OKR。 说道OKR这个东西,其实挺诡异的,说白了就是管理者把制定量化指标和衡量的工作也下放,比如说我说今年研发效率提升50%,看上去特别的可度量,但是实际统计口径最后是我自己出的。换句话说,在OKR考核下,我要做的事其实是“吹个牛逼让老板觉得牛逼,并且最后证明我做到了(并不一定实际做到)”。目前来看,因为研发过程的极度复杂性,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做法,这比统计代码量、bug密度之类的鬼东西靠谱太多了。 当然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说到要用OKR的话,基本等于啥都没说。后面说正经的,量化这件事,考核研发人员的指标,总体方向其实非常明确,一是产出,二是质量。 研发人员的产出的认知,又有几个流派,比方说有的leader认为研发的产出是业务结果,业务结果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规模和收入,按照普遍认知的逻辑,UV啦、PV啦、转化率、在线时长什么的都是可以视为业务结果的考核,虽然目前行业对这个业务数据的认知比较粗糙,但是基本也可以凑合用了,这个流派优点是结果比较容易考核,更重要的是它和投资人/公司高管的认识是一致的,所以这么定KPI/OKR可以确保管理责任最小,缺点就是商业逻辑其实本身就很复杂,一个业务结果涉及的太多了,容易产生大牛选了坑的业务,或者小白跟着坐车的事,而且大部分公司研发人员都没什么自己选业务的机会。另一个流派是认为研发的产出是产品,这就比较麻烦了,以产品产出来考核,重点是产品的实现难度,这又是一个几乎没法量化的东西,所以这个流派,往往产出这块的判断也是凭借主观感受。这个流派与前一种其实无分对错,都是比较主流的思考方式,我个人倾向于一,但也不认为二有问题。至于认为研发的产出是代码,数行数或者字符数的leader,我只能呵呵了。 质量这块,量化难度太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法量化,它有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在我看来,质量可以分成三部分: * 代码质量:代码本身的质量决定了对后续开发的友好程度 * 研发质量:研发阶段产生的bug * 运维质量:产品上线以后的故障情况和资源消耗情况 其中,第一类,我认为没法量化,我的做法是不考核,只作为努力提高的方向和主观考核依据,因为它产生的成本可以通过自己后续的努力重构来弥补,原则上应该谁挖的坑谁填(这样还是会有问题,可能导致"透支",即坑越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开发人员绩效管理思路》真题及826套全国各地国企招聘考试笔试、面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