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21 16:46:34
日前,湖南省举办了首届女大学生专场供需见面会,360多家招聘单位为来自全省10多所大学的近万名女大学生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据称,本次专场供需见面会涉及财务、营销、服装、经贸、旅游服务、表演、金融等许多门类。在招聘岗位中,文秘、销售、公关、前台接待等占了较大比例。尽管会场上挺热闹,可是,一些招聘单位乱设就业“门槛”的行为,又令不少女大学生望而却步。
在供需见面会现场,一些招聘单位开出的应聘条件,引来了不少求职者的争议。长沙一家公司招聘公关秘书一职,就把“有一定酒量”列为应聘的基本条件。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名女大学生刚刚参加了面试,但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把是否有酒量作为招聘的要求,我觉得这对女性有点不尊重,难道做公关秘书,就是来陪酒的吗?”不少参加供需见面会的人也认为乱设这样的就业“门槛”不仅庸俗,而且涉嫌“性别歧视”。一名企业招聘主管则表示,设置这样的岗位要求是“量体裁衣”,“即便求职者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但滴酒不沾,在这个岗位上我们不予考虑。”
时下,确有一些用人单位面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由紧俏而饱和,就自视过高,提出的条件五花八门,设置的“门槛”难以逾越。比如那家要求应聘者“有一定酒量”的公司,同时还要求应聘“公关秘书”岗位的女大学生“身高165公分,形象气质佳”。言外之意,不是“美女”,缺少“酒量”,就没有资格应聘。这些招聘“条件”反映了这家企业用人方面的“霸气”,也反映了个别企业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文明素质。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很多,但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国家就业政策之外人为乱设就业“门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看来,应聘大学生多,而单位用人岗位有限,所以就可以不顾实际,任挑任选,还可以附带许多“特殊”条件。一旦不合乎他们的“条件”,不论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综合素质如何,都一律“免谈”。更有甚者,个别单位还把招聘当作了“选秀”“选美”,结果使得不少学有所成的莘莘学子被拒于门外,到头来单位的人才环境也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此外,在用人单位招聘工作上,各级政府也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给予指导。湖南省首次举办女大学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对于急需寻找就业门路的女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湖南女子大学一名应届毕业生说,举办女生专场供需见面会,专业性更强、择业方向更明确,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也大多适合女生。由此可以想见,如果举办单位也给招聘单位设置一道不得人为乱设门槛的“门槛”,规范招聘单位的招聘行为,并要求招聘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单位的实际需求选择人才,那么,女大学生们一定会更加满意。
当然,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用人方面拥有自主权,根据岗位实际提出用人条件也是必要的。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任何单位都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应聘人员负责,而不应随心所欲,乱设这样那样的“门槛”,最终既损害了大学生择业的权利,又使单位工作受到影响。
材料五: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招聘热潮又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11月20日的《大河报》报道,在郑州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现场招聘会俨然成了和平年代的战场。在拥挤的人群中,两扇玻璃门被挤倒,博览中心的一部电梯,也不能应付汹涌的人流,扶手在众人的挤压下向外倾倒了。
在这几年里,类似这样火爆的场面在一个个城市里上演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月薪被越压越低,不少人连600元的底薪都愿意接受,甚至还出现了不要工资先行试用的现象。前些年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也同样能感受到这种压力,他们不再敢轻易跳槽,他们每天“自愿”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在搜狐网的一份调查中,只有大约30%的网友能坚持8小时工作制,甚至连周末加班都开始慢慢成了常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报怨我们的教育体制者有之,说他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质量太差,不符合产业界的需要;埋怨大学生个体的也有之,说他们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只知道谈恋爱、玩游戏。表面看来似乎有道理,但都经不起推敲。我国教育体制在这几十年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可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最近几年才尖锐起来。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也不是今天才出现,以前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很多人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关系的工作。他们在大学期间打下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锻炼,可以让他们很快地适应新的陌生的工作岗位。至于大学生个体方面,固然个人在校期间如果努力学习又能重视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那么他相对于其他人竞争力自然是高的,但这丝毫不能解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就业困难问题。况且,谁又能说以前的大学生学习就更加刻苦呢?毕竟他们当时的就业压力轻多了,按照“竞争理论”他们应该学习更不努力才对。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仅仅局限在教育体系内部是不行的,毕竟就业问题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方面的状况,不对我国的经济现状作出合乎事实的分析是找不到答案的。
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问题在90年代后期就已经凸显出来了。按理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内市场需求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但是这个推动力在进入90年代以后很快就枯竭了。于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表现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从1990年以来这项指标就在逐渐增加,今年1季度达到了48%。这对一个大国来说是极其危险又是不正常的。美国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其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不过20%左右。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问题,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再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居住在农村的广大农民以及城市中的底层民众,他们的生活依然很艰难,他们的生活需要相对于现实的生产能力来说仍然是巨大的,但是这种需要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在他们收入低下没有消费能力的时候,这种需要只是潜在的市场需求,而不是现实的。显然,这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社会各阶层在收入水平上、财富占有上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密切相关的。
大资本与政治权力结合起来通过或明或暗、或合法或非法的方式对底层民众的剥夺,是造成今天这种形势的根本原因。就以房地产行业举例来说,城市周边土地的升值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种植农业作物会更好,而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升值完全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