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4 15:10:39
2.应激原的概念和分类 3.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4.细胞应激反应 (七)疼痛 |
1.疼痛的概念 |
2.疼痛的效应 |
3.疼痛的分类 |
4.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八)休克 |
1.休克的概念 |
2.休克的病因 |
3.休克的分类 |
十九、医学微生物学知识 (一)细菌学 |
1.细菌的分类、大小、形态和结构 |
-19- |
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 3.常用灭菌方法 |
(二)病毒学 |
1.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三)真菌学 |
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
2.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
二十、人体寄生虫学知识 (一)寄生虫的分类、宿主、生活史和致病作用 1.寄生虫的分类 |
2.寄生虫的宿主 |
3.寄生虫的生活史 |
4.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
二十一、医学免疫学知识 |
-20- |
(一)免疫细胞 |
1.免疫细胞的概念和种类 2.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功能 (二)免疫球蛋白 |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区别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三)补体系统 |
1.补体的概念、特点、组成和生物学作用 2.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 |
(四)细胞因子 |
1.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 2.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和特点 |
二十二、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
2.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3.药物作用的机制 |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跨膜转运 |
2.药物的体内过程 |
3.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
-21- |
(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
1.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的因素 2.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的因素 |
二十三、病理学知识 |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 |
念 |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3.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 (二)损伤的修复 |
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 |
2.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1.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 2.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 |
理改变和结局 |
(四)炎症 |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过程和结局 |
2.炎症的常见类型 |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
-22- |
(五)肿瘤 |
1.肿瘤的概念 |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二十四、医学心理学知识 (一)概述 |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范围、性质和目的 2.医学模式的转变 |
(二)心理评估 |
1.心理评估的概念和作用 2.心理评估的方法 |
3.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三)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 2.应激源(生活事件)的分类 3.应激的反应 |
4.心身疾病 |
(四)健康行为 |
1.健康行为的概念 |
2.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
-23- |
3.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4.促进健康行为的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 (五)病人心理 |
1.病人与病人角色 |
2.病人心理 |
(六)医患关系 |
1.医生的角色与心理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二十五、医学伦理学知识 (一)医学道德 |
1.医学道德的内涵 |
2.医学道德的特点 |
3.医学道德的作用 |
(二)医学伦理学 |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
二十六、循证医学知识 (一)概述 |
1.循证医学的定义 2.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 |
-24- |
3.循证医学的特点 |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条件、步骤和方法 1.基本条件 |
2.基本步骤 |
3.基本方法 |
(三)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推荐 1.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2.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3.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 (四)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与检索 1.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 2.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 |
-25- |
第三部分 中医学基本知识 |
二十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精气学说 2.阴阳学说 3.五行学说 4.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二)精气血津液神 1.精 |
2.气 |
3.血 |
4.津液 |
5.神 |
6.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三)藏象 |
1.藏象学说概述 2.五脏 |
3.六腑 |
4.奇恒之腑 5.脏腑之间的关系 (四)经络 |
1.经络的基本概念 |
-26- |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的名称 4.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5.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病因 |
1.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3.疬气的基本概念 4.疬气的致病特点 5.影响疬气产生的因素 6.七情的基本概念 7.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9.饮食失宜 |
10.饮食不节 |
11.饮食不洁 |
12.饮食偏嗜 |
13.过劳 |
14.过逸 |
15.痰饮 |
16.瘀血 |
-27- |
17.结石 |
18.外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