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8 13:40:27
(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
三、公文的撰写
(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
(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
(三)调查报告、简报、公务信息、总结等信息反馈文书的特点、作用、分类、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撰写要求
(四)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邀请信(请柬)、聘请书、倡议书等日常事务文书的基本结构及写法
(五)启事、声明、海报、公示等告启文书的用途、基本结构及写法
第五部分 事业单位基本常识
一、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的概念、内涵、作用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事业单位类别划分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内容及基本规定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竞聘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
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一)公开招聘的范围、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基本程序
(二)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三)回避制度和违纪处理
五、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一)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二)聘用合同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期限
(三)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和争议处理
(四)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
六、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
(一)岗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和设置原则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和人员范围
(三)可以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的情形
(四)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及内部结构比例
(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聘用条件
(六)聘用管理岗位的学历条件和年限规定
(七)聘用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
(八)聘用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
(九)岗位设置的基本程序和作用
(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
(十一)岗位聘用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七、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
(一)考核的原则、对象、种类、档次
(二)考核结果的使用
八、事业单位的奖励
(一)奖励的原则、情形
(二)种类和对象范围
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一)给予处分的行为
(二)处分的原则、种类、权限、程序、期限和适用
(三)处分的解除及程序
十、人事争议处理
(一)人事争议的概念和分类
(二)人事争议处理的渠道和基本原则
(三)人事争议协商、人事争议调解的概念及特点
(四)人事争议仲裁的特点、原则、依据、受案范围、申请条件和时效
(五)人事争议诉讼的概念、特点和依据
第六部分 经济、科技、文化常识
一、经济常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微观经济常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市场机制与竞争,收入分配
(三)宏观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
二、科学技术及环保常识
(一)科技概论 科学与技术,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的技术革命,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科学前沿 物质的构成,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 人的智能,人工智能
(三)高新技术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 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水资源利用技术
(四)农业农村和农业科技 农业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
(五)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
三、文化常识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与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和谐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经史子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城市文化,城乡文化一体化
第七部分 职业能力测试部分
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八部分 时事知识部分
通过对一年来国内国际时事知识及国策和四川省策的测试,了解应考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批准,我县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招聘2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本公告同时在攀西人才网(http://www.pxrc.com.cn)、米易县公众信息网(http://www.scmiyi.gov.cn)发布):
一、招聘对象及报考条件
(一)招聘对象
2018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岗位条件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其中,2018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在2018年7月31日前取得岗位条件要求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并凭证书办理聘用手续;其他人员必须在面试资格复审前提供岗位条件要求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其他资格条件。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有关证书的,不予聘用或不予进入下一步考聘环节,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报考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3.年龄在18周岁—35周岁(即1981年11月7日—1999年11月7日期间出生)之间。
4.在职人员报考者,须征得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及服务所在地县(区)以上人事主管部门书面同意;
5.符合有关回避规定。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人事、财务、纪检监察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6.符合招聘岗位确定的其他条件(详见附件1:米易县2017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情况表)。报考者毕业证书所注专业应与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相同。
(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名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现役军人。
3.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4.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
5.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接受审查的。
6.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的。
7.有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行为的。
二、招聘单位、名额及其他条件
见《米易县2017年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情况表》(附件1)。
三、报名及资格初审
(一)报名方式及时间:
1.现场报名
报考米易县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岗位的考生采用现场报名的方式。
现场报名时间:2017年11月7日至11月8日。
报名地点:米易县政务服务中心考试中心窗口(同和路,迷阳水岸对面。乘坐1路公共汽车可到达)。
2.网络报名
除米易县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岗位以外的岗位均采用网络报名的方式。
网络报名时间为2017年11月7日9:00— 11月11日18:00,报名入口为:考生之家(http://bm.e21cn.com )。
(二)报名
1.选择岗位。报考者认真阅读“公告”、“岗位情况表”,详细了解招聘对象、范围、条件以及有关政策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全符合报考条件的一个岗位报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2.填报信息。
采用网络报名的考生按网络提示要求通过注册,真实、准确填写《米易县2017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信息表》各项内容,以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的考生,务必在《简历》一栏准确填写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名称、服务地、服务起止时间、服务期满考核情况。同时按网络提示上传JPG格式、大小在10KB至30KB之间的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片。
采用现场报名的考生如实、准确填写《米易县2017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此表在报名处领取)各项内容。
报考者应如实填报个人信息,报名时考生所填写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学历、学位、专业、毕业时间、资格证书、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真实可靠,所选考试科目、岗位等相关信息准确无误,提供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有关证件真实有效。考试时凭本人准考证和正式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不含过期身份证、旧版临时身份证、学生证和驾驶证等证件)参加考试。准考证信息与身份证不一致者不得参加考试;如因填报的各项信息有误影响考试及考试结果的使用,由本人负责;如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报考、聘用资格,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报考者本人承担。
3.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网络报名)。本次考试资格初审工作由各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及县人社部门负责。报考人员请于报名后2日内登录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和照片质量检查。资格初审合格者,不能再报考其他岗位,并按网络提示打印《米易县2017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信息表》两份,供资格复审时使用。资格初审不合格的,可于报名时间截止前改报其他岗位。考生对岗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和其他内容有疑问的,可按照公告中的咨询电话向相关部门(单位)咨询。
4.现场报名所需资料:
(1)高校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须提供高校出具的证明其学历、学位、专业、毕业时间的证明材料);
(2)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近期免冠正面2寸彩照3张;
(4)“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需提供相应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原件。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的,提供服务所在地县(区)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社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提供服务所在地县(区)以上政府人社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提供服务所在地县(区)以上团委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参加“社工人才百人计划”的,提供服务所在地县(区)以上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提供服务所在地县(区)以上政府教育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5)在职人员需出具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及服务所在地县(区)以上人事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三)确认缴费
经初审合格且照片质量合格的考生,须于2017年11月7日—11月13日24:00时前登录报名网站进行确认缴费(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物价局川价费〔2003〕237号文件规定,笔试考务费每科50元)。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确认缴费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