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0 17:42:18
15、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途径和原因有(ABCD):
A、未设适当的水平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
B、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 火灾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
C、防火隔墙和房间隔墙未砌至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
D、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16、下列属于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的是( ABCD )。
A、疏散楼梯 B、疏散走道 C、安全出口 D、疏散指示标志 E、室内消火栓
17、安全疏散技术的应用要充分考虑人员特征因素,包括(ABCDE)。
A、警觉度 B、行动能力 C、所处位置 D、环境熟悉度 E、群居的社会性和防灾意识和知识
18、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A B C)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其目标就是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A、建筑物结构 B、火灾发展过程
C、人员行为 D、消防设施配置
19、对于某一建筑物应选择哪一级耐火等级,应由建筑物的如下因素来确定:(A B C)。
A、使用性质 B、规模 C、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 D、开发商
20、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措施有( ABCD )。
A、喷涂钢结构防火涂料 B、包轻质不燃材料 C、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D、钢管内采用循环冷却水 E、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1、烟气控制的目的是( ABCDE )。
A、为疏散提供安全环境 B、控制和减少烟气从火灾区域向周围相邻空间的蔓延
C、为火灾扑救人员提供安全保证 D、保护生命和降低财产损失 E、帮助火灾后烟气的及时排除
22、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 AE )。
A、合理划分防烟分区 B、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D、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E、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
23、防排烟系统可分为(
AD )。
A、排烟系统 B、机械排风方式 C、自然通风方式 D、防烟系统 E、人工送风
24、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
ABC )区。
A、0区 B、1区 C、2区 D、3区 E、4区
25、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CDE)区。
A、18区 B、19区 C、20区 D、21区 E、22区
26、静电的种类有( ABDE )。
A、固体静电 B、粉体静电 C、摩擦起电 D、气体(蒸气)静电 E、人体静电
27、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大气条件下( A )或( B )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A、粉尘 B、纤维状 C、颗粒状 D、块状
28、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由(A
B C )部分组成。
A、防爆型式 B、温度 C、设备类别 D、湿度
29、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有(ABCD)。
A、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应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
B、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
C、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D、应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 E、应与自动消防设施相适应
30、电气防爆基本措施包括(ABCDE)。
A、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B、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 C、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D、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 E、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三、判断题
1、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超过
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普通住宅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4、建筑高度超过
5、
6、某高层住宅,高度
7、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氧指数,材料的氧指数表示材料燃烧的难易程度。(√)
8、氧指数高表示材料容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不容易燃烧。(×)
9、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
10、 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高氧浓度。(×)
11、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比重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12、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
13、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高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14、氧指数大于27的材料,属易燃材料。 (B)
15、建筑物采用未进行防火处理的钢屋架,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可划为一类。 (×)
16、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
17、厂房和仓库的防火,可根据生产或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该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
18、一座储存有樟脑、油纸及其制品的仓库火灾危险性应为甲类。 (×)
19、烟囱效应是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
20、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 (√)
21、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建筑外墙。(×)
22、窗口高宽比较大时,火焰(或热气流)贴附外墙面向上蔓延的现象 显著。(×B)
23、窗口高宽比较小时,火焰(或热气流)贴附外墙面的现象明显,使火势很容易向上方蔓延发展。(√)
24、在竖井内如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 由于浮力作用将导致烟囱效应。(√)
25、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直接相通,应采用隔墙分隔,并设置单向门。(×)
26、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直接相通,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并设置乙级防火门。(√)
27、当一个区域着火时,只需要考虑该区域的人员必须能尽快撤离到安全地点,不考虑消防人员扑救火灾进入火场的条件和可能。(B)
28、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建筑物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和人员行为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其目标就是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大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29、结构型防火涂料按防火涂料的防火机理,可分成防火隔热涂料(厚涂型)和膨胀防火涂料(薄涂型)(√
)
30、烟气控制技术属于建筑防火技术中的主动技术。(√)
31、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