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0 17:42:18
32、排烟方式分为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
33、排烟的目的是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控制建筑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
34、防烟方式分为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
35、防烟的目的是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
36、划分防烟分区是为了在火灾猛烈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地将烟气排出室外,使人员疏散、避难空间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浓度处在安全允许值之内。(B)
37、爆炸危险环境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不同,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
38、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20
区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 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39、人体防静电措施是采取人体接地、工作地面导电化和安全操作等措施导除工作人员身上所带的静电。(√)
40、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的特殊场所的地面,应具备导电性或导电条件。(√)
41、在有爆炸危险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在0.35mJ以下的场所,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鞋、工作服。(×)
42、Ⅱ类爆炸性气体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C)或最小点燃电流(MIC) 的大小分为三级。(√ )
43、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雾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烧混合物的环境。(√)
44、可燃性粉尘环境,是指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A)
45、 隔爆型电气设备适用于1区、2区危险环境。(√)
46、增安型防爆型式适用于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
47、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分为ia、ib两类,只能用于弱电设备中。(√)
48、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采用限制外壳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点燃。(√)
49、Ⅱ类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按其最低表面温度分为六组。(×
)
火灾调查
一、单选
1、火灾现场提取物证和调查询问,必须由火灾调查人员进行且不得少于(B)。
A、1名 B、2名 C、3名 D、无所谓
2、同一起火灾有多个证人时,每次对(A)证人进行询问,其他证人或无关人员不能在场。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多名
3、火灾调查的首要任务是:(B)
A、核定火灾损失 B、查明火灾原因 C、确定火灾责任 D、为今后的消防监督工作提供依据
4、(A)是指办案人员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向证人、受害人查询案情的活动。
A、询问 B、讯问 C、质问 D、盘问
5、对询问笔录的基本要求中错误的一项是:(D)
A、必须两名(或以上)调查人员参加询问。 B、对于询问时的问与答,应该逐句记录。
C、被询问对象请求自行书写陈述的,应当准许。 D、询问笔录应当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也可用铅笔记录。
6、受灾单位或个人对公安消防机构作出的直接财产损失核定结果有异议时,可提请( C )进行复核。
A、法院 B、主管公安机关 C、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 D、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
7、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量刑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 C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8、按照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失火案、消防责任事故案由( B )负责侦查。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B、县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
C、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D、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
9、跨地区的油田、管道、交通工具等发生火灾,由( A )的公安部门负责统计
A、最先起火地 B、火灾蔓延地 C、最先到达现场 D、最先接到报警
10、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对犯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B)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B、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C、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D、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11、( D )是以起火部位、起火点或遗留痕迹物证的部位为拍摄对象,表现各种痕迹物证所在的部位和状态。
A、火场细目照相 B、火场方位照相 C、火场概貌照相 D、火场重点部位照相
12、(C)反映的是火场的全貌和火场内部各个部位的联系,可以使人了解火场的范围、烧毁的主要物品、火灾蔓延的途径等。
A、火场细目照相 B、火场方位照相 C、火场概貌照相 D、火场重点部位照相
13、火灾案件的(B)是指了解火灾发生等有关情况,生理和精神状态健康,能够辨别是非,并能正确表达的人。
A、受害人 B、证人 C、违法嫌疑人 D、火灾责任人
14、现场勘验笔录必须由(A)制作。
A、现场勘验人员 B、现场保护人员 C、现场询问人员 D、消防主管领导
15、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根据火灾现场询问、现场勘验和技术鉴定等调查情况,作出火灾原因认定,制作《火灾原因认定书》。《火灾原因认定书》自作出之日起( C )日内送达有关当事人。
A、15 B、
16、公安部令第37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把火灾事故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直接领导责任、( D )四类。
A、分管领导责任 B、重要责任 C、间接领导责任 D、领导责任
二、多选
1、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是指被火灾烧毁、( ACD )等所造成的损失。
A、被火灾烟熏 B、因火灾停产、停业 C、灭火中破拆、水渍 D、火灾引起的污染
E、火灾中受伤人员医疗费
2、( ABC )发生的火灾,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统计。
A、军队 B、矿井地下部分 C、森林
D、油田 E、公共场所
3、列入火灾统计范围的情况包括( ABCE)。
A、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 B、破坏性实验中引起非试验体的燃烧;
C、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在正常行驶和停止状态下的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D、车辆因碰撞而导致本身燃烧 E、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4、根据《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二条的规定,火灾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ABC )。
A、调查、认定火灾原因 B、核定火灾损失 C、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D、教育、警示广大群众
5、以下关于放火罪或失火罪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A、放火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失火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B、失火罪以造成严重后果为法定构成要件,而放火罪并不要求发生严重后果,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即可构成放火罪。
C、放火罪有既遂和未遂之分;失火罪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D、放火罪的处罚种类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失火罪的处罚种类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6、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的要件是:(ABC )
A、 必须具有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的行为 B、 必须造成严重后果
C、 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出于过失 D、主体必须是单位的法人代表。
7、根据火灾事故责任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关系,以及火灾所造成的后果等具体情况,火灾事故责任人可能承担哪几种责任( ABCD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反党纪、政纪的责任
8、火灾现场照相的内容总体可分为( ABCD)
A、概貌照相 B、方位照相 C、重点部位照相 D、细目照相
9、火灾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A、火灾发生单位的有关火灾报告、报表 B、各种调查材料,包括火灾现场勘验笔录、调查询问材料等
C、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核定以及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等材料D、处理火灾责任者的有关材料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