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5 15:38:21
89
.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决定物质
C: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原理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答案:A[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意愿符合客观实际。
90 .
________的批评,像一面优质的镜子,能照出自身的真相;________的恭维,如同歪曲物体的“哈哈镜”,难识庐山真面目。 填入划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截了当,直言不讳
B:直言不讳,虚情假意
C:虚情假意,直言不讳
D:甜言蜜语,虚情假意
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和“恭维”搭配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排除A、C。“甜言蜜语”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直言不讳”指说话直率,毫不避讳。能“照出自身的真相”的批评肯定是毫不避讳的挖掘真相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不可能是“甜言蜜语”。故选B。
91 . 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法》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正确答案为A。
92 .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综上所述,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93
. 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是指( )
A:通过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激活社会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B:国家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C: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D: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做到收支平衡
答案:A[解析]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需求管理是市场经济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通常做法。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所作的一次反周期调节的尝试。它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通过主动地适度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即增加中央财政支出,更直接、快速、有效地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使用“积极”一词,关键在于“主动”地扩大财政支出,并要取得预期的良性循环效果。相对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它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所不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以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支出,而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就财政政策效果而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中性的,既包括扩大支出、带动经济增长并取得良好效果一面,也包括盲目扩大支出、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的不良效果一面。而我国所使用的“积极”一词强调的是良性效果。
94 .
(1)与单位领导发生冲突(2)坐在南下的列车上(3)坐在面试的办公室里(4)在报刊亭前浏览人才招聘信息(5)递交辞职申请书
A:1—5—2—4—3
B:4—3—5—1—2
C:2—5—3—1—4
D:2—4—3—1—5
答案:A。题目详解: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件事可以发现:面试应该是本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可以直接排除B、C、D。再检查A的排序,可以看到整个事件的顺序是:先与领导发生冲突,再辞职,然后南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看到招聘信息,最后开始面试。完全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A。
95
.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在于()。
A: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求
C:为人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D: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答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故选A。
96
. “物质无非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B。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题中观点正是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97 .
-1,0,1,2,9,( )
A:11;
B:121;
C:81;
D:730
答案:选D,(-1)3+1=0;03+1=1;13+1=2;23+1=9;93+1=730
98
. 下列不属于金融市场的是()。
A:拍卖市场
B:期货市场
C:股票市场
D:外汇市场
答案:A。解析: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主要包括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等。故此题选A。
99
. 以上四段文字的正确顺序应是:( )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题目详解:<暂无>
100
. 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答案:C。解析:依据《宪法》第67条规定,我国宪法的解释权专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