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03 13:13:12
C:绝对,动摇
D:明显,怀疑
答案:D。题目详解:一、这道题目考查了词语的搭配。根据文中第二个空白处“不容”通常与之搭配的为“怀疑”、“置疑”这类词条。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二、原文如下:印度学者对一次同余论也有过重要贡献。从公元六世纪到十二世纪,他们发展了一种称为“库塔卡”的算法,用来求解和一次同余式等价的不定方程组。“库塔卡”法出现在孙子算法之后,印度数学家婆罗门笈多(七世纪)、摩柯吠罗(九世纪)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和物不知数题相同的一次同余问题。这当然不是要借此断言“库塔卡”法一定受到了孙子算法的影响,但是有人(如万海依等)硬说中国的“大衍求一术”来源于“库塔卡”,就是毫无根据的妄说了。万海依居然把中国算法中数码从左到右横写作为“大衍术”受印度影响的重要根据。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至迟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算筹记数,我们今天还可以从现存的公元前三世纪的货币上看到这种从左到右的记数方法。由此可见,万海依的论点多么荒唐可笑。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明显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毋容置疑的,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
64 . 2004年3月11日凌晨,()发生了旅客列车连环爆炸的大血案,导致190余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
A:伊斯坦布尔
B:马德里
C:利雅得
D:雅加达
答案:B
65 . (1)调查原因(2)引种南方竹子(3)从南方运送竹子(4)大熊猫不爱进食(5)竹子变得不新鲜
A:4-1-3-5-2
B:3-5-4-1-2
C:4-3-5-1-2
D:3-4-5-1-2
答案:A。题目详解:<暂无>
66 . 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被打上“生物遗传”与“基因性状”烙印的心理现象,它因具有潜在的适应价值而被保存在人类的基因中。其实,真实、准确的自我认识才是个体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个适应良好的个体应当对自我有着正确的认识,那些头脑中常存错觉、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扰。然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自己,其典型表现便是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积极错觉。而这些积极错觉和自我欺骗又被科学研究证实是不无裨益的。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自我提升不能造就幸福
B:自我提升是种遗传现象
C:自我提升可能造成错觉
D:自我提升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D。题目详解:文段首句即提出“自我提升”的概念,随后通过“其实”和“然而”两个分句分别论述了自我提升的弊和利。因此,文段旨在说明“自我提升”是一把双刃剑。故本题选D。
67 .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①汛期安然无恙②加强黄河大坝几百余里③全市出工几十万人次④市委召开抗洪防汛动员大会⑤防汛工程胜利完工
A:4-2-3-5-1
B:4-3-2-5-1
C:2-4-3-5-1
D:2-4-3-1-5
答案:B。题目详解:防汛动员大会在汛期来临前召开,而汛期过后安然无恙是事情的结果,据此A、B项符合题意,出工几十万人次,然后能完成加强黄河大坝的工作,所以③在②之前。所以B项正确。
68 . 理查德·比特纳把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描述为“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维持生活”。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但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或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
A: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B: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银行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C: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借给了大量没有还贷能力的穷人
D:美国政府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监管不够
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根据材料中先是用理查德·比特纳的话对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作了一个描述,然后作者简单地评论,“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作者紧接着以一个“但”字为转折提出自己的疑问: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虽是疑问语句,却向读者暗示了自己的观点,使美国社会产生这么多穷人的原因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根源。联系四个选项,可知本题答案选A。
69 . 22,35,56,90,( ),234
A:162;
B:156;
C:148;
D:145
答案:22,35,56,90,145,234;作差得13,21,34,55,89,作差得8,13,21,34 => 8+13=21,13+21=34
70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李白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牧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杜甫
答案:C。题目详解:题目考查的对应关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作者是岳飞;C选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是李煜,二者是对应关系,符合要求。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71 . (四川)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民生问题、环保问题、住房问题、腐败问题将在第一时间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和热点,能否善用网络正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在“华南虎时间”、“彭水诗案”和前些年的“孙志刚事件”中,网民参与的热情都成为事件本身以外的社会热点。 关于互联网,文段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A:成为政府与民众对话的有效方式
B:成为公民参与政治问题的新途径
C: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舆论工具
[事业单位招考公告]
D: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考验
答案:A。题目详解: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互联网作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可知,C项正确;由“在‘华南虎事件’‘彭水诗案’和前些年的‘孙志刚事件’中,网民参与的热情都成为事件本身以外的社会热点”可知,B项正确;由“能否善用网络正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可知,D项正确。只有A项文段没有涉及,故正确答案为A。
72 . 科学回避个人化的东西,这种倾向常常被归结为科学家所应具备的________。科学家们深知,要探寻自然界的原因和结果,就必须________个人的感觉及经验。( )
A:客观,吸取
B:冷静,排除
C:理性,借助
D:自信,忽略
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科学家具备的素质,而“客观”和“理性”是看问题的角度,不能和“具备”发配,排除AC。根据“科学回避个性化的东西”也就是要避免感情用事,即要保持客观。
73 . 经济赤字∶收入∶开支
A:债务纠纷∶还钱∶借钱
B:销售利润∶进价∶售价
C:背信弃义∶诺言∶谎言
D:优胜劣汰∶适应∶淘汰
答案:B。题目详解:开支大于收入的时候就会产生经济赤字,售价大于进价就会产生销售利润。因此,本题答案为B。
74 . 鲁迅精神________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首先就是在“立人”这件事上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产业________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这不仅因为产业需要内容做________,更因为内容是需要人来创造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昭示,固然,支撑
B:明示当然,支持
C:暗示,虽然,后盾
D:显示,肯定,支柱
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关键在于第二空,“产业固然重要,但如果人‘立’不住,产业将不可避免地空壳化。”
75 . (1)大象、帽子、回家、电风扇、羽绒服(2)表演者听过之后,立刻倒背如流,奥秘何在(3)这就是联想记忆法,愈是夸张奇特,记忆越足深刻(4)大象的鼻子上戴了一顶帽子冋家,遇见穿了一件羽绒服的电风扇(5)记忆表演者,让大家随意说出了一些词语
A:(5)-(1)-(2)-(4)-(3)
B:(5)-(2)-(3)-⑴-(4)
C:(1)-(4)-(5)-(2)-(3)
D:(1)-(4)-(3)-(5)-(2)
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描述的是速记的表演,“请大家随意说出了一些词语”是第一件事,接下来应该紧接着说词语有哪些,因此确定“大象、帽子、回家、电风扇、羽绒服”是第二件事。所以答案选择A。
76 . (山西)对于企业管理风险,网络安全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安全性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越大越好的。你可以通过一进门就对每一个人进行严格审查的方式来改善一家银行的安全与风险管理,但是如果采取这种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商业利益。因此,所有这些企业都在寻找着一个合理的安全的平衡点,这样的局面给另外一些公司和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为了在执行安全的同时吸引和留住新客户,他们需要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来选择特定的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案。 下面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网络交易将走向消失
B:网络安全的保障是相对的
C:特定情况下,公司应该放弃网络交易
D:应该尽最大可能保障网络安全
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理不当,根据文中“安全性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越大越好”一句可知,B项“网络安全的保障是相对的”表述正确。A项和C项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提到网络交易的具体表述;根据原文可知D项表述错误,并非“最大可能保障网络安全”。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
77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严整、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学风,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B:只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创立这一理论
C:必须全面系统地钻研,才能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
D: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达到这一理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