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20 14:46:41
对抢红包的人来说,这是一场社交活动,而非经济活动。实际上是刷存在感,表明自己没有缺席抢红包游戏,没有失语,更表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互联网时代,沟通更便捷,但网上的关系是一种虚拟关系,更脆弱,而通过网络红包,人们可以增强在社群中的存在感与参与感。
然而网络红包终究是互联网公司的一种营销推广手段,所以对传统习俗也产生了一些颠覆。过去之所以把钱包在红包里送给亲朋好友,体现的就是一种含蓄——红包体现了关心祝福,而里面的金钱数额一般事后拆封才会得知。但现在像支付宝搞的红包排行榜,把好友收到了多少数额的红包都公布出来,这就与传统习俗有所区别了。而且在排行榜的刺激下,人们可能会展开攀比,“你收到的红包多,那我可能就要想办法去讨红包提高排名来显示我人缘好”,网络公司自然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如此一来,人们反而被网络红包所裹挟了。
在这场红包大战背后,无不是互联网巨头们对用户的争夺。一直以来,在互联网都流行着一种“草根经济”的说法,这种非官方的叫法也获得了很多专业人士认可,并且觉得用来形容这种经济模式非常形象。
据某机构统计,表明全国的草根人数有大约5.26亿之多,比起那些高帅富,挤着地铁或公交上下班、吃着方便面或是路边摊的草根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而这些互联网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聚少成多,薄利多销,甚至流传着一句“得草根者得天下”的名言,可见大众消费的力量。
这其实也是互联网与大众的同构。当一个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无碍地生活,“草根”们变身为“宅男”“宅女”,就离不开网络了。而所有这些,是互联网所造成的“个体主义”盛行的局面。有专家指出,这对中国传统注重整体主义的文化带来了根本性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结构。就像人们乐于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抢红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中国的“小圈子社会”。
6.在互联网上,人们快速而轻易就能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亮出自己的观点,参与社会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民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种人士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社会管理只能朝着更加透明、更加理性、更加合乎人情的方向做出改善。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认知模式发生着改变,然而,过度地局限于纷繁复杂、变动不羁的现世纷争,相应地弱化了深入、整体的思考、研究和探索,人们的认知能力存在着碎片化、浅表化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某种担心和忧虑。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然而,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乃至尊重个性的原则,仍然是人们生活方式中最需要弘扬的人文精神,人们还会在互联网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下寻求丰富多样的具有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思维方法发生着改变,然而,思维规律,亦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事物的时空关系,仍然是思维最重要的内在规律,在急剧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还是要注意遵循这些内在规律。
在互联网时代,平等、公开、包容、监督、互动、快速、主动、创意……这些概念正在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现实。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热情地迎接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和创新,还要以高度的理性不断地升华和完善互联网。人类从来就不缺乏不断自我变革、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作答要求
(71).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我们生活的社会被“网络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15分)
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content]【解析】通过审题,首先需确定什么是被“网络化”,通过阅读材料知,被“网络化”的社会是“无网不行”,对网络极度依赖的社会。而全篇材料中,每个材料所讲的内容是,材料一:互联网是什么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材料二:我们生活的社会被“网络化”的表现;材料三:“脱网人群”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材料四: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材料五:微信红包在互联网中的好处以及存在的问题;材料六:互联网时代使人们认知模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着变化。因此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二;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做到分条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语言简洁,字数必须在300字以内。需强调,天津市所有的考试在申论试卷中往往给字数较多,比如本题给400个空格,考生需引起注意,切忌超字数。
【参考答案】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被“网络化”具体表现在:一、互联网占据人们零散时间,无暇享受生活和真实社交带来的乐趣,亲友关系疏远,产生许多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等危害社会健康的内容;二、互联网将生活中信息碎片化,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信息停留在表面,缺乏客观理性的认知;三、互联网媒体过分追逐点击率,降低人的信息分辨能力,选择性忽略大量价值信息;四、互联网让人懒于思考,产生依赖,盲目遵从或照搬他人总结发言。
[/content]
(二)根据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充分,文字规范流畅,字数在1000字左右。
(72). (二)根据背景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5分)
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充分,文字规范流畅,字数在1000字左右。
本题自我评分:
参考答案: 【解析】1.审题立意:主题范围
题目要求是根据背景资料内容,要求我们的文章主题一定来自于背景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论证。
材料的主题为互联网发展,在此主题下,又反映出若干小的主题,包括社会的被“网络化”、网络语言、微信红包。可选取任意角度展开问题的分析论证,亦可将所有角度纳入到文章的分析论证当中。
2.保证文章结构完整性
考生要在脑海中形成概念,申论文章的结构分为表现、影响、原因、对策。
在确定立意之后,可先阐述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分析,例如互联网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可以较低的价格得到应有商品,无限丰富人类的知识。然而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中存在问题,人们被“网络化”,网络语言对汉语规范性的冲击等等,互联网对人们的语言、价值观、行为方式、文化等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大力发展互联网刻不容缓。之后我们可以分析大力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这里可以具体探讨对人们生活、我国文化、经济等的意义。之后结合材料可分别提出分论点以及论证。在分论点提出中,可参考总括性材料6,比如:大力发展互联网,需加强社会监督;大力发展互联网,需完善社会管理;大力发展互联网,需不断创新。
最后完美结尾,呼吁美好未来。
在这里需要强调,本题要求论证充分,因此需要考生在论证时可多举例子,并且逻辑一定要严密,做到有理有据。
【文章提纲】
第一部分:对材料中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问题以及影响进行阐释,引出总论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刻不容缓。
第二段:进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第三段:分论点1:大力发展互联网,需加强社会监督。
第四段:分论点2:大力发展互联网,需完善社会管理。
第五段:分论点3:大力发展互联网,需不断创新。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第六段:总结展望。
【参考范文】
从互联网看话语权的下放
谈到互联网对社会的冲击,人们所感受到的最明显的,我想是权威。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让美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精英的无奈、软弱和丑态百出,从此,长者的面子、老者的尊严、领袖的权威在这个国家的管理系统里掉到了最底层,在真理面前变得一文不值。美国社会的活力正是来源与此,直至现在。而中国的发展历程恰恰相反,因而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人捧上神坛——我们需要权威。直到互联网到来。
马佳佳有个言论,说当下社会的话语权有两个流派,威权和嘲讽权。威权就是传统的社会精英所把控的话语权,他们是专家、是教授、是有关部门,他们习惯于板着面孔出现在金字塔的顶端俯视着等待权威的子民,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社会的判断标准。而今,这些人已被变成了“砖家”“叫兽”,你们如何的严肃正经,如何的专业官方,都架不住大伙儿扑哧一乐,“呵呵”——这就是嘲讽权。传统社会的金字塔结构正在一点一点瓦解,人人可以是媒体,人人可以是权威,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互联网实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让每个人都可以直面这个社会,而不必依附于某个组织。就像“大萧条”之后的美国,人人都有话语权。
话语权下放,社会凝聚力的强心剂。传统社会中,社会方言根据行业、阶层的不同把人分成不同的群体,人们通过不同的组织或群体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网络语言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阶层的人站到了同样的平台上,人们通过同一种方式相互发生联系,用同一种方式思考与表达,人们更容易找到社会归属感,更容易获得共鸣。凝聚力更强了,社会整体的执行力也就更强了,这是社会达成质变的基础。
下放的话语权,引导比管理更应景。“过度娱乐化”并不是“人艰不拆”“画美不看”这一系列热词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我们不需要因为“娱乐化”而皱起眉头问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因为“娱乐化”需要“参与”和“互动”,这些流行语恰恰反映了人们在获得话语权之后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度的提高,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情绪并获得社会的共鸣,最终形成这个群体的独特文化。这种“创作动力”是人们内在情绪的抒发,对于这些热词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付之一笑”,因为不具有合理性的东西经不住时间的推敲。而对于这种“参与感”应积极引导,如果人人都能把注意力集中于社会的建设,那么现代化就指日可待了。
互联网解放了话语权,激活了社会全盘,它不是所谓的一盏明灯、一座灯塔,而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