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5 日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笔试试卷《综合应用能力》
1.本卷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要求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3.本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4.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40 分)
案例一
最
近
,某“古
装
魔
幻
神
话
剧
”在
某
省
级
卫
视
和
各
大
视
频
网
站
同
步
首
播
,迅
速
掀
起
收
视
热
潮
,大
量
雷
人的网络语言引发观众各种“吐槽”。剧中,一身古装的主角们嘴里时常蹦出莫名其妙的网络热词,比
如女主角一本正经口吐英文,称“我哪里 hold 得住”,男主角用国内流行歌词直抒胸臆,表达愤怒时竟
骂道“变态、流氓”。难怪有观众取笑:“这年头不掌握一两门外语,都不好意思出门跟别人说我们是一
部古装魔幻剧。” 在
近
年
的
流
行
文
化
中
,
秀
丑
、
赛
丑
与
捧
丑
已
成
一
大
风
潮
,
各
种
恶
搞
行
为
大
行
其
道
。
在
这
个
大
数
据
时
代,
借
助
海
量
数
据
手
段
,
从
芙
蓉
姐
姐
大
受
追
捧
,到
凤
姐
风
靡
全
国
,一
些
人
通
过
或
者
出
格
颓
废
、或
者
低
俗
恶搞的表演迅速成名。他们以丑为美,以丑为
尚,不仅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也挑战我们的审美底线。
三
国
时
王
弼
在
注
释
《老
子
》时
曾
说
:“美
者
人
心
之
所
乐
进
也
,恶
者
人
心
之
所
恶
疾
也
。”以
近
年
的
流
行
文
化
而
论
,“以
丑
为
美
是
反
人
心
之
常
而
行
之
的
行
为
,不
是
在
追
求
“乐
进
之
美
”,而
是
在
张
扬
“恶
疾
之
丑
”。
“以丑为美”,有种种表现,概括讲,可做如下描述:
其一,以反常为正常,以畸趣为兴趣。“以丑为美”在形式风格上,是“反常出怪”。我们看到,在当今媒体的“流行色”中,“以丑上位”逐渐增多。这不仅表现在那些“网络红人”的“成名史”中,
而且也表现在各种演艺明星的“星路历程”中。这些娱乐红人的文化表演似乎别无长技,惟有以
极端反
常的怪异表演博取眼球,以令人生厌的畸趣刺激观众的兴趣。 其二,以低俗为通俗,以恶俗为本色。“以丑为美”在文化品位上,是排斥高雅,以“通俗娱乐”
为名,贩卖低俗、恶俗之物。某些“享有盛名”的所谓艺术家,不仅热衷于以低俗娱乐大众,而且将“恶
俗”作为艺术本色,泯灭了高雅与低俗的区别。 其
三
,以
欲
望
为
精
神
,以
贪
婪
为
气
派
。“以
丑
为
美
”在
精
神
观
念
上
,放
纵
欲
望
,鼓
吹
贪
婪
。近
年
来
,
赤裸裸的欲望宣泄和物质贪婪,逐渐在文艺表演中主题化,这不仅导致审美主题极端欲望化,而且使审
美形象因为欲望宣泄和物质贪婪的极度充斥而扭曲。其四,以仿袭为本事,以俗套为个性。“以丑为美”在艺术生产上,不是以诚意求精、个性创新的
艺术创作为主旨,
而是在市场功利主义的驱动下,以仿袭为基本原则,以拼贴为基本手法,在“反常出
怪”的旗帜下进行模式化生产。因为没有真正的个性内涵,“以丑为美”虽极尽“出奇出怪”之能事,
但并不能创造真正有机的个性形象。 问题:试分析当前文化艺术领域“以丑为美”得以流行的原因。(15 分)
要求:列出要点并适当阐述,条理清晰,不超过 350 字。 案例二
自来水、成品油、天然气等都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必需品,每次的价格涨跌,都会吸引公
众的眼球。2014 年 10 月 11 日,杭州举行阶梯水价听证会。听证会邀请了消费者、利益相关方、经营者参与人
等多方面代表 20 人,有两套方案备选。不管按哪种方案计算,今后的水价都可能在目前 1.85 元/吨的
基础上,上涨至少 1 元/吨,相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杭州水价已经 10 年未调整、目前水价在全国 36
个大中城市中列倒数第二、水务集团常年亏损。水价可以涨,现场 20 名听证代表也给出了比较一致的
意见,有 18 人投了赞同票。但几乎所有听证代表都提出了涨价以外的要求:水价可涨,水质须优。杭
州
市
物
价
局
表
示
,
他
们
将
把
听
证
会
上
的
全
部
意
见
以
及
收
集
的
网
民
意
见
汇
总
后
上
报
市
政
府
,
对
参
加
听
证
人
员的意见一一回复,并对现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按法定程序上报获批后再向社会公布。 涉及公共利益的商品价格调整频频引起公众关注,但更多时候,往往是民众被迫接受“涨价”的事
实,“逢听必涨”是不少老百姓对听证会的看法。尽管与一纸通知执行涨价相比,公众参与听证会制度
的进步意义不容否认。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某些听证会的“潜规则”也广受民众质疑。比如听证代表的
构成问题,细心的人们就曾经在合肥市污水处理费调整听证会上发现,8 位听证代表中居然有 4 位是名
字经常出现的听证“专业户”;又如,价格听证过程中,话题一般不会集中于“是否涨价”,而是被巧妙 地引导到“怎么涨、涨多少”之上,显然是“涨价没商量”。而前几年的河南省洛阳市水价调整听证会
上,还出现总共 18 名代表只有 1 人反对涨价,而实际上民意和舆论“一边倒”反对涨价的反差现象。
更有甚者,通过纵观这几年来各地举行的听证会,有人总结出听证“三部曲”:第一步,听证代表的选
择
由
主
持
听
证
会
的
物
价
部
门
随
意
挑
选
,强
烈
反
对
涨
价
的
市
民
总
是
被
排
除
在
外
;第
二
步
,听
证
代
表
产
生
后
,
申请涨价的企业都要逐个拜访,进行“公关”;第三步,听证会代表的“人格分裂”,即为了政府的“信
任”和企业的“诚意”,不得不选择“赞成”,但为了给市民一个“交代”,他们又要作出一点“反对”
的表示。事实上,老百姓并非都反对合理的涨价,而是更关注要涨个明白。 问题:请为完善我国现行的听证会制度开一剂“良方”,使之能更好地体现民意。(不超过 600 字,
25 分)
二、作文题(60 分)
以“幸福”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中心明
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