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化率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人口迁移流动的步伐、滞后于城镇化的步伐,而这也最终成为断保问题大面积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而这也成为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就业人员不断增加,但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的保障水平却非常低。
近些年来,农村虽然已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项目,但是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社会保障依然存在着项目不全、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720元,而城镇及其他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1200元,前者仅及后者的60%。同时,城市靠离退休金的占2/3,而农村只有4.6%。
很明显,从保障水平看,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巨大。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户籍关系转移,而是要让城镇对农村人口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只体现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化生活上,还要更多地体现在养老、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唐秘书长表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加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
而这种衔接和整合不光是涉及待遇核定计发水平方面,同样包括制度模式、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据记者了解,随着改革的深人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制度衔接不够、分散和交叉等缺陷已逐渐显露出来。
其实,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大不是问题,社保制度存在城乡差别也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相关的社保资金如何跟上。
“城乡一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不平等的制度,这个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已经凸显,保持这种形式也可以,只要城乡的保障水平一样就成,但是,在城乡保障水平差距大的情况下资金来源就成了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杨所长强调。
据记者了解,由于当前并没有针对失地农民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土地换保障的形式在现实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难题。
同时,在杨所长看来,流动人口所拥有的养老和医疗水平很低,如果一味地将这部分人员的待遇提高到城镇户籍人口的水平,势必会给社保资金带来压力,加重养老金缺口的程度。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只实现了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意味着,还有2.5亿左右的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如果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并轨,仅以这部分数据估算的话,那么仅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过程中总的资金缺口就会高达30.69万亿元,其中企业需要承担23.22万亿元。
据悉,城镇化社保资金的融资渠道将采取多元化,其中重点就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而在过去,城镇化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只能借钱,导致一些地方债务问题不断,其中应向农民给付的社保资金更是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材料六:
在广州,目前广东省直、广州市部门参加医保的公务员,虽然每月工资单能够反映出缴纳几百元医保费用,但仍采取财政返还的方式补回。从广州市2012年度部门决算报告可看到,该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达14.35亿元,其中行政单位公费医疗开销为4.3亿元: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开销为10.05亿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医保支出只有2.34亿元。
在其他省份,“层级越高、保障越好”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辽宁省政协经济委副处级干部马威告诉记者,前一阵他治疗脑血管疾病花费了6500元,最终单位给报销了“大头”,个人只花了750元左右。“对省直公务员来说,这个保障情况还是挺可心的”,他说。
湖南财政部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实报实销”的公费医疗,如今只在极少数单位、离休干部和部分高级领导干部层面才能享受。而基层公务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基本保障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等大体相当。此外,公务员享受大病统筹,一旦罹患部分严重疾病,更有保障。但即便如此,保障也是有限的。在基层公务员中,因病致贫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材料七:
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