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二十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14年浙江事业单位二次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部分真题及答案

时间:2015-06-09 00:32: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浙江事业单位交流群:342977125 

 

课程推荐:2014年浙江省事业单位二次统考面试备考专题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25题,参考时间20分钟)

 

1.每个人的家乡都很精彩,那些从不被记住的人们创造了当地( )的文化和历史,温情无限。喜欢读史,总希望在其中找到一点家乡的( ),偶尔有几句话提到,也会兴奋起来。然而这正是我们的可怜之处,过往的历史里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只有王侯将相叱咤风云。即便是镇志、乡志,也更多地谈些经济、风土、谱系,不讲故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灿烂 痕迹 B.辉煌 气息

C.悠久 印记 D.多元 味道

1.【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考查解释关系。前面有“精彩”,后面有“温情”,可见第一空里应该填一个褒义词,“悠久”和“多元”都是中性词,故排除C、D。再看第二空,考查解释关系。“气息”不能被“提到”,所以排除B。故选择A项。

2.【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考查解释关系。“星火燎原”比喻新生事物的,“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或声势浩大。和“讨论”均不搭配,故排除A、D。再看第二空,考查解释关系。第一空和第二空的两句话都是为了回答“教给学生的东西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世界么?”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场讨论而言,用“或许”更加准确。故选择C项。

知识链接:

星火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3.【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考查固定搭配。“许许多多”和“林林总总”都是强调数量多,用在这里不符合,故排除C、D。这里是要强调种类繁多,故选择“形形色色”。再看第二空,“勇气”是其中的一种主题成分,“排除”和“剔除”不搭配。又是抽象名词,“分离”是修饰具体名词的。故选择A项。

知识链接:

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

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许许多多: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

4.【答案】A。解析:先看一空,强盗是以掠夺东西的,所以只有“杀鸡取卵”是获取了所需要的东西。再看第二空,强盗的特征是掠夺之后就走了,因此事后这个地方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只能用“事不关己”。故选择A项。

知识链接:

杀鸡取卵: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赶尽杀绝: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涸泽而渔: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覆军杀将:覆:消灭。消灭军队,杀死大将。

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无关大局: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

无关痛痒: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或无足轻重。

 

 

5.【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考查反对关系。“是”和“还是”后面的内容是相反相对的。“畏缩不前”和“奋力前行”是反义词,这里应该选用一个和“克难攻坚”相反相对的一个词。排除B、D。再看第二空,考查顺承关系。选用词和后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构成语意的承接。排除“义无反顾”。故选择A项。

知识链接:

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无计可施: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义无反顾: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想方设法: 想种种办法。

6.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以( )的执着、( )的坚守,才能破解转型发展中的顽瘴痼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屈不饶 持之以恒 B.胶柱鼓瑟 抱柱之信

C.坚定不移 至死不渝 D.夸父追日 水滴石穿

6.【答案】D。解析:考查固定搭配。先看一空,选用成语要和“执着”搭配,“不屈不挠”和“胶柱鼓瑟”不符合,可以排除A、B。再看第二空,选用成语要和“坚守”搭配。“至死不渝”强调的是不改变,排除。故选择D项。

知识链接: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夸父追日: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至死不渝: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7.【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考查固定搭配。“深厚”和“强烈”不能用来形容“职业偏见”,排除A、D。再看第二空,考查反对关系,根据“值得警惕”可知,对于“传统的傲慢和现实的偏见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行为,社会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无动于衷”与语境不符。故选择C项。

知识链接:

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浑然不知: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见惯不怪: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8.【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水运在交通中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用“关键”不符。排除C项。再看第二空,由“一点点”可知,这里需要选用一个强调消失过程的成语。“烟消云散”“殆无孑遗”和“荡然无余”都强调结果,只有“消失殆尽”强调过程。第三空中,“蚕食”形象色彩更强一点。故选择D项。

知识链接:

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消失殆尽:事物逐渐减少直至没有或某件事物/某种心态的看透。

9.【答案】B。解析:本题突破口在第二空,“逃脱”和“解脱”和“意识形态”搭配不当,首先排除C、D。摆脱是说离开某个人或事物的控制和影响。挣脱可以理解为从某一束缚中脱离出来。这里强调是从“从扭曲的意识形态的桎梏中”,应该用挣脱更合适。故选择B项。

10.经济学发展至今,已有充足理论证明市场和政府不应受到差别待遇。( )经济学家们假设市场主体理性自利,( )不应该认为政治家们一心为公。( )承认市场主体的有限性,( )官员们也必然同样会犯错。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那 一方面 一方面

B.即使 也 虽然 但

C.虽然 但 不但 而且

D.既然 就 如果 那

10.【答案】D。解析:“既然……就……”是一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前面强调因果关系,后面强调的是条件关系,故后面用“如果……那……”。故选择D项。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便(pián)宜行事 鳞次栉(zhì)比 B.长吁(yú)短叹 不落窠(kē)臼

C.参(cān)差不齐 窗明几(jī)净 D.针砭(biān)时弊 牝(pìn)鸡司晨

11.【答案】D。解析:A项,“便宜行事”的“便”正确读音为“biàn”。B项,“长吁短叹”的“吁”正确读音为“xū”。C项,“参差不齐”的“参”正确读音为“cēn”。故选择D项。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新疆哈蜜瓜,以鄯善东湖最为出名,它的外形呈椭圆,果皮青色或黄色,有凹凸不平的网纹,这些网纹就像是永远走不完的迷宫。

B.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C.自古西溪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词章。

D.由于缺乏充分的司法公开,民众与法院之间的沟通不足,他们所摄取到的信息不过是经过当事人加工传播的流言蜚语。

12.【答案】B。解析:A项,“哈蜜瓜”的“蜜”错误,应该是“密”。C项,“诗文词章”的“词”错误,正确应该是“辞”。D项,“勾通”的“勾”错误,正确应该是“沟”。故选择B项。

【选项设置错误】13.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明天和后天上午,我们单位要搞大扫除。

B.被他知道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C.他背着父母和妻子把买房子的钱买了股票。

D.小张回到家,发现父亲正在和他的朋友聊天。

13.【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解析:A选项,有歧义。理解一:明天一天和后天上午,搞大扫除;理解二:明天上午和后天上午,搞大扫除。B项,有歧义。理解一:被他知道这件事之后,没什么大不了的;理解二:被他知道了“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C项,有歧义。理解一:他背着父母,他与妻子一起把买房子的钱买了股票;理解二:他背着父母、妻子,他自己把买房子的钱买了股票。D项,“他的”有歧义。理解一:父亲正在和小张的朋友聊天;理解二:父亲正在和自己朋友聊天。

【13题修改之后的题目】

13.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明天和后天上午,我们单位要搞大扫除。

B. 这件事情被他知道没什么大不了的。

C.他背着父母和妻子把买房子的钱买了股票。

D.小张回到家,发现父亲正在和他的朋友聊天。

13.【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解析:A选项,有歧义。理解一:明天一天和后天上午,搞大扫除;理解二:明天上午和后天上午,搞大扫除。C项,有歧义。理解一:他背着父母,他与妻子一起把买房子的钱买了股票;理解二:他背着父母、妻子,他自己把买房子的钱买了股票。D项,“他的”有歧义。理解一:父亲正在和小张的朋友聊天;理解二:父亲正在和自己朋友聊天。B项,没有歧义。故选择B项。

 

 

14. ①5月底的亚马孙仍是雨季,水中潜伏着凯门鳄、电鳗,丛林中独特的植物,与巨蜥、吼猴、犰狳、树懒。美洲豹共生。

② 从亚马孙州的玛瑙斯进入,快艇和巴士交替把我们带入玛瑙斯往南100多公里的密林里。

③ 巴西北部的亚马孙雨林,仍旧是人类的未知之地。

④ 每走一步暗藏凶险,但也带来不可预期的惊喜。

⑤ 正是因为凶险,亚马孙雨林成为开启许多人童年想象的指引。

⑥ 感受亚马孙的方式,有丛林徒步和树上旅行两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②①④⑤ B.⑤⑥③①②④ C.⑤③①⑥②④ D.③⑥①②④⑤

14.【答案】A。解析:④中“每走一步暗藏凶险…”,⑤中“正是因为凶险…”,按照前后照应的原则,⑤中的“凶险”和④中“凶险”照应,故④⑤相连,排除B、C。先进去亚马孙里面,才能知道“水中潜伏着凯门鳄、电鳗,丛林中独特的植物,与巨蜥、吼猴、犰狳、树懒。美洲豹共生”,故②在①的前面。故选择A项。

15.与音乐一样,人们对于甜味的感觉,也没有国界。不同国家的人,对于甜食的食用有不同的习惯。比方说,西方人习惯以甜点作为进餐的结束,而东方人可能没有这种习惯。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于甜的认知有差异。在全世界,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菜系,却很少会在甜点的世界里划分出不同派别,也很难做出国别的区分。甜通常代表的是幸福,它是世界的共性。

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不相符的是:

A.人们对音乐的感觉没有国别的区分

B.人们对于甜的认知没有差异

C.甜食和音乐一样没有派别之分

D.在世界各地甜通常是幸福的象征

15.【答案】C。解析:由文段“却很少会在甜点的世界里划分出不同派别”可知,甜食和音乐不是没派别,而是很少会去划分派别,C项偷换概念。故选择C项。

16.本领是什么?本领就是指一个人的才学和能力。“本领恐慌”则是指面对新的环境条件,新的形势任务,个人因缺乏知识,缺乏技能而担忧、害怕以至惶恐不安。孔子曰:“君子病无能焉。”本领出现恐慌,一切恐慌都会接踵而至。就会贻误机遇,事业损失,百姓遭罪。不要等到“江郎才尽”时才知道去抚今追昔。

从这段文字可知,“本领恐慌”折射出的是一种:

A.忧患意识 B.学习意识

C.开拓意识 D.风险意识

16.【答案】B。解析:由文段“个人因缺乏知识,缺乏技能而担忧、害怕以至惶恐不安”可知, 人担忧、害怕以至惶恐不安的原因是缺乏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故折射出的是学习意识。提故选择B项。

17.【答案】A。解析:文段的首句“我们没有理由假定科学家,哪怕是“主流科学家”都是圣徒,也没有理由确信科学只被用来造福社会”。表明了文段的观点,科学有时也可能被用来危害社会。根据文段“虽然可以说优生学、遗传学本身是无辜的,但相关的科学工作者并不无辜”。表明有神学、遗传学的相关科学家会利用科学做危害社会的事情,只有A项能表达这层意思。故选择A项。

18.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有着独特的、别人无法做到、无法效仿的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只有一个乔布斯等等。而且,即使是成功者本人向你宣讲他是如何成功的,你也无法完全学会;即使你以为掌握了成功的诀窍,你也不一定能做到和做好。在这方面,人的个体的思想、情感、学识、悟性和运气等,都有着与他人不尽相同的地方,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功夫也会各有高下。

以下观点与原文意思最相符的是:

A.成功没有诀窍可言 B.不成功都是相似的,但成功各不相同

C.成功者的经历不可复制 D.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

18.【答案】C。解析:文段第一句是主题句,即成功无法仿效。第二句换种说法重述观点。第三句开始讲为什么成功不能仿效,因为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多方面影响。A项,与文中内容相悖;B、D文中未提及。C项是对主题句的同意转述,故选择C。

 

 

19.记忆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大脑仅是暂时存储新信息,将记忆长期化需要主动巩固和加深。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和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在休息状态时,大脑不需要外界干预也能激活记忆内容。研究人员采用一套模式识别算法,来寻找最初大脑编码的神经元活动模式与打盹时神经元活动模式之间是否相似。结果显示,最初的、与成像有关的神经元活动模式在大脑的睡眠阶段再次出现,也就是与记忆有关的大脑神经元会活跃起来,这就证实了 。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睡眠有助于增强记忆

B.记忆由神经元活动决定

C.有记忆可人为干预

D.神经元活动在睡眠状态依然活跃

19.【答案】A。解析:第一句提出记忆力的形成过程。第二句“……却发现……”转折后是本文的重点信息,即在休息状态时,大脑不需要外界干预也能激活记忆内容。接下来说明了具体的实验过程。A项“睡觉”与“休息”一致,“增强记忆”和“激活记忆内容”一致,故当选。B、D的神经元只是论述的媒介,不是重点信息,C项的人为干预本段文字未提及。故选择A。

20.【答案】C。解析:描写派词典揭示语言运用的现实,一旦语言进入语用阶段,都会根据使用的语言环境有所演变。规定派词典与之相反,保护语言的纯洁,防止“根据使用语言环境有所演变”,故选择C项。

21.一杯好的普洱茶,其标准为何?对于普洱茶这个传统行业而言,这是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仅从历史价值角度去观看,整个普洱茶的发展史纷繁复杂;如果仅以感官品饮的角度来描述,结论虽然曼妙却很私人化;而如果单从其功效、技术角度论证,对一个拥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产品而言又显然过于呆板僵硬。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评价普洱茶没有单一的标准

B.对普洱茶的认知存在无数个维度

C.普洱茶拥有很强的历史价值

D.各方面都好的普洱茶才是好的普洱茶

21.【答案】A。解析:文段第一句提出普洱茶的标准不容易回答。接下来说明了历史价值、感官品饮、功效技术三个标准下下对普洱茶的评价。B项强调对普洱茶的认知维度,文段只是在探讨好普洱的评价标准,故排除;C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标准;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择A。

22.我有机会研究了英、法、德诸国中世纪政治制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十分惊讶地看到,所有这些法律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各个民族彼此不同,很少融合,却有着如此相似的法律,这不能不使我为之赞叹。由于地点不同,这些法律在细节上出现不断的、无止境的变化,但是它们的基础却到处都一样。当我在古老的德意志立法中发现某种政治制度、规章、权力时,我事先就已知道,如果仔细研究下去,也会在英国和法国找到本质上完全相同的东西,而我也确实找到了它。

这段文字说明:

A.英、法、德诸国中世纪政治制度在本质上基本相同

B.英、法、德诸国中世纪的法律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C.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可以相互借鉴

D.研究一国的政治制度需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22.【答案】A。解析:文段第一句交代了作者的研究范围是英、法、德中世纪的政治制度。第二句开始介绍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发现。C项扩大了范围,排除;D项属于过度推断,文段只是对作者发现的介绍。文段的“但是”提示我们重点信息是“它们的基础到处都一样”即A项的本质基本相同。故选择A项。

23.【答案】B。解析:题干属于转折结构,转折词“但是”后是重点信息,即社会动荡,学者不可能保持中立态度。A项的“不应该”与原文语义不一致;C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D项“社会学本身违背价值中立”文段并未提及。故选择B项。

24.【答案】B。解析:文段前两句话是主题句,说明了有书卷气必须要有正气、骨节。接下来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了举例论证。A项关于德在修身中的作用,没有体现书卷气与正气、骨节的关系。C、D都是在林则徐这一事例中的论述,不是论点。故选择B项。

25.【答案】A。解析:本题第一句话是主题句,说明了普世如果想被接受就应该通过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某种程序加以确立。第二句开始的“唯有这样”,说明了这种情况实施后的效果,是对主旨句的解释。B项出现在解释部分,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属于无关选项。故选择A项。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共10题

26.3/2 1 3/4 5/8 9/16 ( )

A.17/32 B.11/32 C.7/64 D.11/64

26.【答案】A。解析:分数数列。

,分母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分子构成等差数列变式,即,故选A。

27.【答案】C。解析:每一项=前后两项的加和,﹣6=﹣8+(2),故选C。

28.【答案】D。解析:三级等差数列。

29.【答案】C。解析:

30.【答案】C。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每题图形中的数字都包含一定的规律,请你总结前三个图形中数字的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问号应该代表的数字。

 

31.
.

31.【答案】B。解析:57÷3=21+(﹣2),48÷(﹣2)=-19+(﹣5),15÷15=﹣8+9,(﹣26)÷(﹣13)=﹣1+3,故选B。

 

 

32.【答案】C。解析:

,故选C。

33.【答案】D。解析:

,故选D。

34.【答案】B。解析:左上角的数字=其它三个数字之和,(54)=22+11+21,故选B。

35.【答案】C。解析: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相等,56+10=(25)+41,故选C。

 

二、数学运算:共15题。

36.【答案】C。解析:约数问题。“一个数有3个约数”,则这个数是一个质数的平方;“一个数有4个约数”,则这个数是两个质数的乘积或一个质数的立方;“乘积最多的约数”,就是这6个约数互质,即有12个约数,故选C。

37.【答案】C。解析:这100个数可以分成三类:①被3整除的数,共有33个;②被3除余数是1的数,共有34个;③被3除余数是2的数,共有33个。显然,把第②组的数全选出,再从第①组任选一个数,保证任两个数字之和不能被3整除,即最多可以选出34+1=35个,故选C。

38.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混合后,新的盐水浓度为15%,已知甲盐水浓度为9%,质量为5千克,如果乙盐水的质量不超过10千克,则乙盐水浓度最低为:

A.16% B. 18% C.20% D.22%

38.【答案】B。解析:浓度混合问题--十字交叉法。乙盐水浓度越低,需要得乙盐水的质量就越多,即当乙盐水的质量恰好为10千克时,乙盐水浓度最低,设此时其浓度为X%, 有,显然,,故选B。 

39.【答案】C。解析:行程问题。100-(90×3-100×2)÷2=65公里,故选C。

40.【答案】C。解析:整除思想。“两人苹果一样多”,说明苹果总数是偶数,排除B;“甲的苹果数是乙的两倍”,说明苹果总数是3的倍数,排除D。代入A,不符合题意,故选C。

41.【答案】B。解析:统筹问题。要使花费最少,购买整袋大米的总量大于且最接近150千克。购买45×1+36×3=153千克大米,共花费210×1+180×3=750元,故选B。

A.1/3 B. 1/6 C.2/9 D.1/9

42.【答案】D。解析:利润问题--特值法。特设商品的成本为100元,则其售价为200元。设实体店提价X元,则售价为;网站“买二送一”的售价为,有,解得,显然,实体店提价占原售价的,故选D。

43.【答案】B。解析:工程问题--特值法。特设小李的效率为5,则小王的效率为6,有

天,故选B。

44.【答案】B。解析:概率问题。∵每个骰子掷出1点或6点的概率为,5个骰子掷出1点或6点的个数为,即乙和丙掷出1点或6点的骰子数均为,故三人掷出1点或6点的骰子总数为,故选B。

45.【答案】A。解析:数列为连续自然数的平方数列,第21和22个数分别为202和212,则212-202=41,故选A。

 

 

46.【答案】A。解析:排列组合问题。3000朵甲花和2000朵乙花可制作A种花篮的数量≤42个,B种花篮的数量≤28个,只需要40个花篮,即A+B=40个:可以40个全是A花篮,也可以有39个A花蓝和1个B花篮,……,20个A花蓝和20个B花篮,共有21种组法,故选A。

47.【答案】B。解析:概率问题。每个人均有顺时针或逆时针跑两种选择,共有24=16种情况,4人只有同时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跑两种情况才不会相互碰到,即概率为,故选B。

48.【答案】A。解析:每隔3、4、12厘米作记号,绳子分别被分成了240÷3=80、240÷4=60、240÷12=20段,则绳子共被剪成80+60-20=120段,故选A。

49.同学们参加周末兴趣小组,每个小组各有50人参见,已知音乐盒美术都参加的有20人,体育和美术都参加的有21人,音乐盒体育都参加的有15人,问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1的最少有多少人?

A.3人 B56人 C.92人 D.103人

49.【答案】B。解析:容斥问题。要使“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人最少”,那么参加不止一个兴趣小组的人要尽可能地多,当同时参加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为0时,参加不止一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人数为50-(20+15)+50-(18+12)+50-(15+12)=56,故选B。

50.【答案】A。解析:排列组合问题。进入4强的4支队伍分别来自A、B两组共8支队伍中的2支和C、D两组共8支队伍中的2支,即共有种情况,故选A。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共2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试题:
 

一、类比推理:共5题。

51.内疚:错误

A.绿色:健康 B.死亡:危险 C.惊吓:恐惧 D.快乐:成功

51.【答案】D。解析:题干关系是:因为错误而内疚。D项,因为成功而快乐,与题干关系一致。同时,内疚和快乐都是人的心理状态。A项,属于象征关系,B项,死亡是一种危险,C项,属于近义词。故选择D。

52.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A.虎背熊腰:弱不禁风 B.高瞻远瞩:志存高远

C.郑人买履:按图索骥 D.阳春白雪:雅俗共赏

52.【答案】C.解析: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虚弱。与外强中干是近义。C项,近义词,都形容刻板,教条,与题干关系一致。A、D都是反义词,B项两个词说的不是一个维度。故选择C。

53.【答案】D。解析:题干关系是: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电影,制片厂是生产电影的地方;D项,联邦宪法是一部法律,议会是产生宪法的地方,与题干关系一致。故选择D。

54.【答案】B。解析:闪电之后可能有暴雨,付出之后可能有收获。A项粮食是一种收获,但是闪电不是一种打雷;C项带入后没有任何关系;D项恐怖和收获词性不一致。故选择B项。

5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核心含义,心猿意马说的是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即浮躁;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傲慢神气。A项,可以使前后词语之间构成一致的关系,正确。B项,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前后词语之前不能构成一直关系,错误。C项,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前后词语之间不能构成一致关系,错误。D项,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前后词语之间不能构成一致关系。故选A。

 

 

二、逻辑判断:共10题。

56.某单位准备组建几支运动队,开展员工运动情况的调查,发现喜欢篮球的员工中,只要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则其也一定喜欢登山。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小张喜欢篮球,也喜欢登山,则小张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

B.小秦是人力资源部员工,喜欢登山,则小秦也喜欢篮球

C.小王喜欢篮球,但不喜欢登山,则小王不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

D.小丁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登山,则小丁不是人力资源部员工

 

56.【答案】C。解析:题干属于假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的形式是“喜欢篮球且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喜欢登山”,A项的形式是“喜欢篮球且喜欢登山→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与题干不符;B项的形式是“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且喜欢登山→喜欢篮球”也与之不符;D项不喜欢爬山可以推出不喜欢篮球或不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D项中已经说明不喜欢篮球,所以小丁是与不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都满足条件,故排除。C项属于题干的逆否命题,不喜欢篮球→不是人力的员工或者不喜欢篮球,C项,已知的条件是“喜欢篮球”,根据选言命题的否一推一规则可以推出,不是人力资源部员工。故选择C项。

5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假言命题推理的相似结构。题干的形式是“如果A,则B;B,因此A。”B项的形式是“如果A,则B;A,所以B”,可排除;C项, “参加考试的学生都可以拿到成绩单”,不是假言命题的推理形式,与题干不一致。D项,“只有……才……”是必要条件,而题干是充分条件,推理形式不一致。只有A项与题干形式一致。故选择A项。

58.十年前,某地19岁以下的孩子中,每10万人只有25人被诊断有躁郁症,但是现在病例的比例急速上涨了40倍。虽然躁郁症会大大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但是该地近十年来青少年的自杀率却没有增加。

不能合理理解这一现象的是:

A.近十年来有更多的父母带躁郁症的孩子向医生寻求帮助

B.近十年来该地青少年的数量增长了40倍以上

C.很多现在被确诊为躁郁症的病例在十年前不会被诊断为躁郁症

D.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青少年躁郁症完全治愈了

5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释型题目。首先要找到题干的矛盾,题干说躁郁症患者增加,躁郁症会增加自杀的风险,正常理解应该是自杀率会增加,但事实上自杀率却没有增加。因此我们要为这个矛盾找一个理由。D项说许多躁郁症患者痊愈了,那么躁郁症的人数就会减少,与题干所说的病例比例上升不符,故选择D项。

59.【答案】D。解析:题干的已知条件可以写成:1.要么甲,要么丁;2.要么丙,要么丁;3.甲或乙;4.甲、戊、己至少两人外出;5.要么乙且丙,要么非乙且非丙;6.戊→丁。

根据假设方法解题。假设一:假设甲参加。根据1,则丁不参加。根据6,则戊不参加。根据4,则己参加。根据2,丙和丁参加。现在可以得出丁和戊不参加。

假设二:甲不参加。根据1可以得出丁参加。根据3可以得出乙参加。根据5可以得出丙参加。根据可以得出丁不参加。据此,可以推出“丁参加”、“丁不参加”,推出了矛盾,说明甲必须参加。故假设一的结论必然成立,丁和戊不参加。故选择D项。

60.因为小刘每周都跑一次马拉松,所以他是一名马拉松高手。

以上论断是以下列哪项作为依据的?

A.所有的马拉松高手都会每周跑一次马拉松

B.如果不能每周跑一次马拉松,那么这个人不是马拉松高手

C.除非是马拉松高手,不然不会每周跑一次马拉松

D.如果一个人是马拉松高手,他就会每周跑一次马拉松

6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段论前提型题目。题干中的中项是“每周跑一次马拉松”,题干中的中项不周延,需要补充周延的中项,“所有每周跑一次马拉松”。需要补充的完整前提是:每周跑一次马拉松的人都是马拉松高手。A项,“所以A是B”不能推出“所有B是A”即“所有的马拉松高手都会每周跑一次马拉松”不能推出“每周跑一次马拉松的都是马拉松高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形式是“不能每周跑一次马拉松→不是马拉松高手”,不能推出“每周跑一次马拉松的人都是马拉松高手”,排除。C项,不是马拉松高手,不会每周跑一次马拉松,可以推出:每周跑一次马拉松的人就是马拉松高手,与题干的前提一致,C项正确。D项,马拉松高手→每周跑一次马拉松,与题干的前提不一致,错误。故选择C项。

 

 

61.【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加强型题目。题干的论证模式是“拍照多→对细节记忆模糊”。A项,拍照时把记忆力随着照片一起存到了相机中,所以可能会导致对拍照的细节记得模糊,加强题干,正确。B项,讨论的是人们在哪里拍照,与题干无关。C项,人们对于记忆设备有依赖心理,可以加强题干,但是相对B项而言,B项更能加强题干。D项,说明了照片的功能,与题干的记忆模糊无关。故选择A项。

62.一项历时10年跟踪研究了1038名冠心病患者的实验发现运动强度和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类似U字形曲线,每天都进行高强度锻炼的人的心血管疾病率远高于适度锻炼的人,由此说明长期高强度锻炼影响身体健康。一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长期进行高强度锻炼的人往往会有严重的膝盖损伤

B.所有人的运动强度和心脏健康的关系曲线与冠心病患者类似

C.长期高强度锻炼的人群的肌肉健康状况明显更好

D.1038名冠心病患者包含了每个年龄段的人

6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型题目,论证模型属于枚举归纳。题干论据是:通过调查1038冠心病患者,发现运动强度和心脏健康之间有U字形曲线,通过曲线发现,高强度锻炼的人心血管疾病高于识读锻炼的人。推出的结论:高强度锻炼,影响身体。A项,膝盖损伤,与题干的“患心血管疾病”无关;B项,所有人的运动和心脏关系曲线图,都和被调查的冠心病患者曲线图类似,直接加强了“高强度锻炼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C项,削弱项。“高强度锻炼人,肌肉健康状况更好”,削弱了题干“高强度锻炼影响身体健康”。D项,说明对1038人的调查具有科学性,能够加强题干。但是相比较B项,B项所有人的运动强度和健康曲线图都和冠心病患者类似, “所有人”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同时,还说名所有人在运动强度大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率高的相似曲线图情况。相对D项,B项更能加强题干。故选择B项。

63.某公司召开董事会讨论公司的下一步计划,刘董事首先发言,根据公司现有条件,主张沈阳、重庆两地的生产基地至少开工一个,而杭州的生产基地不开工。张董事说:“我不同意。”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张董事的想法?

A.沈阳、重庆和杭州的生产基地都要开工

B.沈阳、重庆两个生产基地至少开工一个,但杭州的生产基地要开工

C.沈阳、重庆两个生产基地至多开工一耳光,假如做不到的话,那就保证杭州的生产基地开 工

D.沈阳、重庆两个生产基地都不开工,假如做不到的话,那就保证杭州的生产基地开工

63.【答案】D。解析:刘董事长的观点是“(沈阳或重庆)且非杭州”,张董事的意见即他的矛盾命题:“(非沈阳且非重庆)或杭州”。根据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可以推出“非沈阳且非重庆,做不到的话,那么杭州一定开工”。故选择D项。

64.自1990年以来,全球人均寿命提高了6岁,专家表示在对抗麻疹、疟疾、肺结核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上取得的进步是全球平均寿命延长的主要原因。

一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的结论?

A.老年中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于1990年相比并没有提高

B.麻疹、肺结核、疟疾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史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C.人类已经能够治愈麻疹、肺结核、疟疾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

D.其他致使人类死亡的因素并没有得到改善

6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在对抗麻疹、疟疾、肺结核和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上取得的进步是全球平均寿命延长的主要原因。A项,癌症等疾病发病率没有提高并不能说明题干结论中一系列传染疾病上的进步是寿命延长的原因;C项,只是说明了人类能够治愈这些疾病,至于治愈这些疾病的作用或者地位并没有阐述。D项,其他因素没有改善并不能说明寿命延长的原因是这些传染性疾病取得的进步。B项,说明了这些传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现在人类寿命延长即死亡延迟,则说明在这些疾病上取得了进步是其主要原因。故选择B项。

65.【答案】B。解析:根据1和3,蔡某不懂破解技术,则他不能破解防盗系统,即不能单独作案。根据2,可以推出朱不作案,那么张一定不作案。据此,如果朱不作案,张不作案,蔡某不能单独作案,则没人作案,不符合条件4。所以,朱某必须作案,但是张和蔡是否作案,不能确定。故选择B项。

 

 

二、根据下列资料,完成91-95题。

91.【答案】D。解析:材料第一段“2014年1-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64.7亿元,…。其中,5月为1025.9亿元”,∴2014年1-4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664.7-1025.9=3638.8亿元,故选D。

92.【答案】C。解析:直接查找比较题。由表,显然,2014年3月四个指标的增速最接近,故选C。

93.【答案】A。解析:材料最后一段“从地区看,舟山(12.4%)、杭州(8.8%)、湖州(8.7%)、嘉兴(7.6%)、金华(6.5%)五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低于全省的6市中有5市增速在5%以下。11市中仅杭州、宁波、台州3市增幅比1-4月提高,其余8市中,6市增幅比1-4月回落,2市增幅与1-4月持平”,因此,只有杭州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且增幅比1-4月提高,故选A。

94.【答案】B。解析:直接查找比较题。比较表中2014年4月和2013年4月的数值,显然,只有工业利润(累计)增速2014年比2013年大,故选B。

95.【答案】D。解析:材料最后一段,可知A正确,D错误;材料倒数第二段,可知B(38-13-20=5)、C(8.1%+0.2%=8.3%)均正确,故选D。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96-100题

96.【答案】D。解析:材料第一段“2014年3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16.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狭义货币余额32.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有,故选D。

97.【答案】B。解析:材料第二段“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01万亿元,…,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695亿美元”,因此,2014年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3.01+695×6×10﹣4≈3.4万亿元,故选B。

98.【答案】C。解析:2013年末,广义货币余额、狭义货币余额、人民币贷款余额和人民币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1%+1.5%=13.6%、5.4%+3.9%=9.3%、13.9%+0.2%=14.1%和11.4%+2.4%=13.8%,显然,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率最高,故选C。

99.【答案】D。解析:材料第二段“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01万亿元,同比多增259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2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8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08万亿元”,因此,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额占人民币贷款增加额的比重为2.08÷3.01≈69%,360°×69%≈250°;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额是短期贷款增加额的2倍多点儿,故选D。

100.【答案】B。解析:材料第一段“2014年3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16.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狭义货币余额32.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并未告知环比增长率,推不出A项结论;材料第二段“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01万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B正确;材料第二段“2014年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材料第三段“2014年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09.10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月末外币存款余额50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显然,2013年3月末外币存款余额<贷款,C错误;材料第二段“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08万亿元”,材料第三段“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99亿元”,D错误,故选B。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 招考公告汇总 ★ 
 ★ 考试真题汇总 ★ 
 ★ 报考指南及各地导航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