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2-04 21:14:07
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科目》真题及答案(甲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题0.5分。)
1、恩格斯概括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学说和( )。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历史观
C.唯物主义认识论
D.唯物主义辩证法
2、马克思主张“哲学家们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其哲学的本质特征是( )。
A.实践性
B.阶段性
C.斗争性
D.革命性
3、古语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 [www.91ExAM.org]
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从消极方面逐渐开始的
D.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这是( )。
A.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
B.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唯物主义
C.主张意识主宰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D.主张精神可以脱离物质的形而上学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 )。
A.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物质世界是人类知识的产物
B.人类已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意识所改变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成为独立的存在物
6、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人的智力是从自然界中产生的
B.智力就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C.人只要会改造自然就具有智力
D.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7、人看到芒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芒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概念
8、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
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充分条件
D.事物的外部矛盾决定着内部矛盾
9、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说明( )。
A.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达成一致
B.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C.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D.人们对作品的认识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差异
10、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说明( )。
A.科学技术和工具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工具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D.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11、 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人口多.资源匮乏
B.生产力落后,发展极不平衡
C.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D.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就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3、 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咱勺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14、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基础是( )。
A.生产力标准
B.社会主要矛盾
C.生产关系标准
D.民生问题标准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B.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C.生严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16、 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关键在于( )。
A.中国共产党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生产关系
D.改革、稳定、发展
17、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工人阶级
D.知识分子
18、 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成败的根本问题是( )。
A.党的执政地位
B.党的代表性
C.党领导的科学性
D.党的先进性.
19、 以人为本在人才工作中要树立的人才观念是( )。
A.党管干部是第一原则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D.人才乃执政之本
20、 我国要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是( )。
A.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
B.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C.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
D.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廉洁执政21、 划分经济形式的标准是( )。
A.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方式
B.生产与分配的联系方式
C.生产与交换的联系方式
D.分配与消费的联系方式
22、 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的保证是( )。
A.法治
B.竞争
C.合作
D.诚信
23、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主体企业的( )。
A.可控性
B.垄断性
C.自利性
D.独立性
24、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 )。
A.个体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国有制企业
25、 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线是( )。
A.政企分开
B.科学管理
C.产权明晰
D.权责明确
26、 信息商品具有价值量的不可比性的原因在于信息商品具有( )。
A.单件性特征
B.知识性的性质
C.价值转移的不确定性
D.共享性的特征
27、 社会保障制度所要实现的最低目标是( )。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28、 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用的财政政策是(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均衡性财政政策
D.消极性财政政策
29、 政府宏观调控中的法律调节手段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
A.行政法
B.经济法
C.宪法
D.民法
30、 下列属于摩擦性失业的是( )。
A.小张在金融危机中由于企业的破产而失去了工作
B.每年的四五月份导游小丽经常闲在家里无事可做
C.高师傅在企业技术改造时被派到上海培训学习
D.春节后方某无路费难以回到原企业工作而闲在家里31、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2、 立法程序中的关键性阶段是(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33、 2010年5月河南省高院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为错案,并进行了赔偿追责,这说明我国在法律适用上所坚持的原则是( )。
A.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4、 在我国,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是(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35、 行政主体对相对方实施处罚时,必须保证相对方取得救济的途径,否则不能实施行政处罚,这是行政处罚的( )。
A.处罚法定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过罚相当原则
D.处罚救济原则
36、 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这是抽象行政行为的( )。
A.不可诉性
B.准立法性
C.对象的普遍性
D.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7、 适用刑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
A.消除犯罪和净化社会
B.惩罚和威慑罪犯
C.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
D.改造和教育罪犯
38、 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其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 )。
A.行政责任
B.法律责任
C.技术责任
D.经济责任
39、 在所有权的权能中,依法对所有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是( )。
A.占有权能
B.使用权能
C.收益权能
D.处分权能
40、 某研究所技术员40岁时设计出了一种新颖美观的轿车外型并依法取得了发明专利权,他在多少岁以后就不能享有该项发明专利了?( )
A.50岁
B.55岁
C.60岁
D.65岁41、 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等的公文文种是( )。
A.领导指导性公文
B.规范性公文
C.公布性公文
D.陈述呈请性公文
42、 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是( )。
A.越级行文
B.直接行文
C.同时行文
D.多级行文
43、 已经履行法定生效程序的最后完成稿是( )。
A.正本
B.草稿
C.定稿
D.试行本
44、 公文修辞的特点是( )。
A.重准确鲜明,审慎使用修辞格
B.重文采华丽,鼓励使用修辞格
C.重形象生动,可用多种修辞方式
D.重规范统一,严禁使用修辞方式
45、 公文的形成和发挥作用须依赖于( )。
A.发文管理
B.公文处理
C.收文管理
D.处置办毕公文
46、 事业单位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提供文化服务
B.提供精神服务
C.提供公共服务
D.提供知识服务
47、 下列属于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的是( )。
A.海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B.云南职业培训中心
C.北京图书馆
D.云南广播电视台
48、 政府单纯依靠行政约束机制无力达成预期公共目标的现象就是f)。
A.政府失败
B.政府失灵
C.政府自利性
D.政府外部性
49、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式是进行( )。
A.人事改革
B.产权改革
C.企业化改革
D.分类改革
50、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以人为本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51、下列寓言典故和成语中体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有( )。
A.刻舟求剑
B.守株待兔
C.拔苗助长
D.物极必反
E.狗猛酒酸
52、 古语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E.真理具有相对性
5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的( )。
A.相对独立性
B.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C.历史继承性
D.与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平衡性
E.超前性和创造性
54、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说明( )。
A.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历史可言
B.历史不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
C.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D.历史是人类自由意志创造的
E.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类自己
55、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A.解放思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