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07 04:07:21
2018年7月22日广西柳州(融水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垃圾分类处理宣传。
第2题: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微信群在群里发学生的奖罚情况,家长对待此事态度不一样,你怎么看?
第3题:无证商贩在学校周边贩卖,小学生众多,你是街道人员怎么解决?
第4题:你是村第一书记,接到乡政府说即将有暴雨险情,怎么疏散?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组织管理宣传类题型,按照宣传要素展开分析,活动主题是垃圾分类,在宣传过程中要围绕主题展开。结合题干具体展开分析:
审题点1:“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做好分类工作至关重要。在垃圾分类实践中,我们不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在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分为可燃类、不可燃类、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五大类,每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类如厨余垃圾、可回收利用等等。
审题点2:“宣传”
联想宣传活动几要素:宣传方案、宣传人员、宣传方式、宣传内容等,围绕垃圾分类的主题展开活动准备,宣传方式可以是发放手册、播放视频,也可以是实地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因此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开展流程为制定宣传方案——做好宣传准备——丰富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重要途径。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首先,制定宣传方案。一方面与领导沟通明确此次宣传的目的和重点内容,并通过历年的生活低碳化、可再生资源利用规模化等宣传活动资料确定本次宣传活动主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另一方面我会通过网络搜索、走访群众、向环保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请教等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的资料,同时参考一些比较成功的,宣传效果较好的活动形式,与单位同事共同研讨制定本次宣传活动草案。
其次,做好宣传准备。以单位工作人员为主,兼之招募一些有相关宣传经验的、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宣传队伍。做好任务分工,主要分为策划组,负责宣传活动的具体策划、流程安排、媒体邀请;后勤组负责场地的协调、参与人员的召集,备齐宣传展板、条幅、手册、小奖品等物资;应急组,协助后勤组,在活动当天负责安全保卫和应急之需。
再次,丰富宣传方式。一是通过微博微信开通资源分类回收随手拍热门话题,让群众积极提出对垃圾分类的生活小妙招;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设置垃圾分类知识板块,宣传积极意义。二是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五进行动,主要开展可回收资源亲子大讲堂、资源分类主题展、清洁能源进万家等活动。三是设置有奖问答,引导居民积极学习垃圾分类。向社区居民提问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重要性,还可以制作垃圾模型,让居民现场进行分类,对积极参与的居民发放环保购物袋、循环利用箱等纪念品。在活动全程安排专人协助当地媒体做好宣传录制工作。
最后,扩大宣传效果。把宣传直播录像剪辑后进行编辑整理,制成宣传片投放到官方网站、短视频平台进行二次宣传,并建立垃圾分类的微信公众号,在宣传片末尾附上二维码,为居民平时在垃圾分类中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定期推送分类小贴士,确保宣传效果深入人心。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常规的综合分析社会现象题,讲到的教育话题也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家长微信群如今已是教师办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微信群分享内容、如何分享备受争议,本题讲到的分享学生奖惩情况,是关心学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涉及学生的隐私、家长的自尊,因此家长对此态度不一。谈及自己看法,结合题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审题点1:“班主任建立家长微信群”
班主任建立微信群是当前家长、老师沟通最常用的媒介,老师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和家长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在管理孩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能够及时的联系家长。
审题点2:“在群里发学生的奖惩情况”
在全班家长的微信群里,发布学生的奖惩情况,这会让那些得到奖励的学生及其家长感到脸上有光,而对被惩罚的学生和家长,会因此感到没面子,甚至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审题点3:“家长对待此事态度不一样”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掌握孩子在校情况,便于亲子沟通,因此支持班主任的决定;有的家长可能认为造成孩子心理负担,影响自己正向引导孩子,因此反对。
对于本题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方面可以谈支持这一决定只说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谈你不支持的原因,并提出正确分享方式。当然,也可以综合这两方面辩证表态,既说好处又说弊端,并提出措施改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中讲到的班级微信群内容引发争议这一现象,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在网上我还曾看到类似的话题引起热议。我认为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督促学生学习,但是这一做法的确存在不合理之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在家长群内发布学生的奖惩情况,虽然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老师共同配合管理、督促孩子。但是也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被奖励的学生及家长沾沾自喜,麻痹大意,被惩罚的学生及家长心理负担严重,伤及自尊心,这就造成了无形之中会产生攀比心理,加大了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其次,班级微信群存在的意义适得其反,原本的沟通平台,反而成了负担。最后,老师的地位将受到负面影响,学生及家长对老师的做法产生怨言,将危及老师在学生心中传道授业的形象。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信群的作用,进一步督促学生学习,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微信群管理。班主任、家长要在日常互动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想法,同时可以开展投票建议的方式,共同制定发言制度、微信群的群规,比如可以分享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享等等。
二是掌握分享技巧。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分享学生情况时要选择话题相对轻松、家长集中关注的内容,发布的信息应该是公共性的,有利于家校合作和学生成长的。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明确分享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长,通过正面引导努力让微信群成为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在校状况的主要媒介之一。
三是沟通方式更丰富。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或涉及学生隐私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电话、私聊、访谈的方式与家长一对一沟通;同时可以通过设定主题班会、家长线下座谈召集大家沟通心得,共同学习成长。
班级微信群是我们家长、教师、学生的沟通彩虹桥,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些善意的体谅、耐心的沟通、用心的改进,它就一定可以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大作用。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组织管理类题型,对于无证商贩不能“一刀切”,要疏堵结合,注重帮扶和引导,避免矛盾激化。下面我们结合题干具体进行分析:
审题点1:“无证商贩在学校周边贩卖,小学生众多”
在学校周边售卖的大都是假冒伪劣食品及“三无”产品。小学生辨别能力比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无证商贩的低廉价格便会上当,这为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审题点2:“你是街道人员怎么解决”
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判断职责权限。作为街道人员,没有执法能力但是可以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引起家长、学校的注意,提高小学生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监督周边商贩经营。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调查了解——说服教育——联合执法——组织宣传——长效机制。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关系每个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作为街道人员我会从以下几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充分调查了解。一方面走访校园周边,了解无证商贩的数量、售卖物品种类、食品卫生情况、为什么没有办理相关证件、学生是否因购买摊贩食品发生过安全事故等,并详细做好记录。另一方面学习相关食品监督法律条款及本地规定,将掌握的材料整理汇总上报领导,作为开展整治活动的依据。
第二,展开说服教育,引导商贩办证。将办理相关证件的流程制作成小册子向学校周边商贩进行发放,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对周边无证经营的商贩进行说服教育,告知正规经营的重要性,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督促商贩及时办理相关证件,保证食品安全。
第三,联合多方执法。向该地政府提出建议,组成以食药监、城管、工商、卫生部门为主题的联合整治小组,严厉打击无证商贩经营行为,保证每天在上学、放学人员密集时,有执法人员在中小学校门前执勤。一方面,对于拒不办证的商贩要进行行政处罚;另一方面,联合工商部门积极帮扶办证,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优惠,规范商贩经营模式。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首先,利用好微博微信、街道公告栏、活动中心这些有利途径,宣传无证商贩销售不安全食品的危害,开通热门话题征集群众建议;其次,在街道开展“无证产品危害多”知识大讲堂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结合前期收集的周边商贩情况,讲解无证商贩不法经营的现状以及危害,引导学生掌握辨别三无食品的技巧,动员学生自觉抵制、家长积极举报,共同维护校园周边安全;最后,联合学校,利用广播、黑板报等校园宣传媒体、以案说法上课等形式,让学生认清利害,学习自我保护经验。
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在街道网站进行二次宣传,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坚持无证商贩整治和预防并重的原则,加大巡逻力度,努力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整治无证商贩微信群,接受家长、学校的监督举报信息,加强各部门信息交流、督促检查等制度建设,做到超前防范。
最后我会将此次街道整治工作进行汇总上报领导,总结优秀经验作为以后开展类似专项整治工作的依据,全力保障街道学生人身安全。
第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常见的应急管理题型。题干较为简短,交代身份是村第一书记,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掌握处理重点是疏散村内群众,保障人身安全是第一要务。结合题干,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审题点1:“村第一书记”
身为村第一书记,在乡村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作用,既要对接反馈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又要维护好村民的利益,保障村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审题点2:“接到乡政府说即将有暴雨险情”
接到上级通知第一时间要进行反馈,接下来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联络村两委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启动村内防洪应急预案,发布暴雨险情消息,分组进行巡逻疏散,在安排人员过程中可以请求支援。
审题点3:“怎么疏散”
答题重点在于疏散的一系列具体举措,通过广播、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发布消息,同时安排两委干部走访困难户、年龄较大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保证全员得到消息。疏散路线按照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制定转移方案,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本题解答思路可以按照反馈上级命令——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疏散村民——关注险情动态的思路展开作答。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雨情就是动员,汛情就是命令。作为村内第一书记,在接到上级暴雨险情的通知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步骤疏散村民:
第一,详细询问。对暴雨险情预警的详细信息进行详细询问,比如暴雨大概到来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灾情危害程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二,迅速召开村委党员大会。召集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组成应急小分队,建立支部成员包联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党员把守重点区域和危险路段的网格化防汛分包机制,具体到户、分包到人,明确人员责任,形成覆盖全村疏散抗洪的网络。并提前组织村干部将铁锹、雨衣、大喇叭、手电筒等应急物资落实到位,为后续的疏散抢险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三,疏散转移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村内广播、大喇叭、微信群发布暴雨险情预警,召集大家在广场高地聚集。组织抢险分队前往五保户、贫困户、老弱病残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居住的群众家中悉心帮扶,对不愿撤离、持怀疑态度的村民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转移遵循按就近、快速、安全的原则,先安排低洼处及淹没区群众即刻转移;先特殊人群,后一般人员;先重点防治区,后一般防治区,组织全体村民集体转移至避险安置地点。
第四,密切关注,掌握险情动态。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水库、堤防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不间断监测巡查,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一有险情及时报告上级部门,确保本村汛期安全。同时,了解疏散后村民的生活温饱状况,通过村集体经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申请社会援助等途径,补充救援物资,保障村民日常所需。
最后,在此次暴雨预警解除以后,我会做好本村灾后安置,带领村民积极投入灾后重建,抢修村内基础设施,争取早日恢复生产生活。同时,我也会反思此次疏散工作的不足,总结经验,完善村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险情的能力。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组织管理宣传类题型,按照宣传要素展开分析,活动主题是垃圾分类,在宣传过程中要围绕主题展开。结合题干具体展开分析:
审题点1:“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做好分类工作至关重要。在垃圾分类实践中,我们不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在日本,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分为可燃类、不可燃类、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五大类,每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类如厨余垃圾、可回收利用等等。
审题点2:“宣传”
联想宣传活动几要素:宣传方案、宣传人员、宣传方式、宣传内容等,围绕垃圾分类的主题展开活动准备,宣传方式可以是发放手册、播放视频,也可以是实地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因此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开展流程为制定宣传方案——做好宣传准备——丰富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重要途径。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首先,制定宣传方案。一方面与领导沟通明确此次宣传的目的和重点内容,并通过历年的生活低碳化、可再生资源利用规模化等宣传活动资料确定本次宣传活动主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另一方面我会通过网络搜索、走访群众、向环保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请教等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的资料,同时参考一些比较成功的,宣传效果较好的活动形式,与单位同事共同研讨制定本次宣传活动草案。
其次,做好宣传准备。以单位工作人员为主,兼之招募一些有相关宣传经验的、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宣传队伍。做好任务分工,主要分为策划组,负责宣传活动的具体策划、流程安排、媒体邀请;后勤组负责场地的协调、参与人员的召集,备齐宣传展板、条幅、手册、小奖品等物资;应急组,协助后勤组,在活动当天负责安全保卫和应急之需。
再次,丰富宣传方式。一是通过微博微信开通资源分类回收随手拍热门话题,让群众积极提出对垃圾分类的生活小妙招;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设置垃圾分类知识板块,宣传积极意义。二是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五进行动,主要开展可回收资源亲子大讲堂、资源分类主题展、清洁能源进万家等活动。三是设置有奖问答,引导居民积极学习垃圾分类。向社区居民提问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重要性,还可以制作垃圾模型,让居民现场进行分类,对积极参与的居民发放环保购物袋、循环利用箱等纪念品。在活动全程安排专人协助当地媒体做好宣传录制工作。
最后,扩大宣传效果。把宣传直播录像剪辑后进行编辑整理,制成宣传片投放到官方网站、短视频平台进行二次宣传,并建立垃圾分类的微信公众号,在宣传片末尾附上二维码,为居民平时在垃圾分类中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定期推送分类小贴士,确保宣传效果深入人心。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常规的综合分析社会现象题,讲到的教育话题也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家长微信群如今已是教师办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微信群分享内容、如何分享备受争议,本题讲到的分享学生奖惩情况,是关心学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涉及学生的隐私、家长的自尊,因此家长对此态度不一。谈及自己看法,结合题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审题点1:“班主任建立家长微信群”
班主任建立微信群是当前家长、老师沟通最常用的媒介,老师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和家长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在管理孩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能够及时的联系家长。
审题点2:“在群里发学生的奖惩情况”
在全班家长的微信群里,发布学生的奖惩情况,这会让那些得到奖励的学生及其家长感到脸上有光,而对被惩罚的学生和家长,会因此感到没面子,甚至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审题点3:“家长对待此事态度不一样”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掌握孩子在校情况,便于亲子沟通,因此支持班主任的决定;有的家长可能认为造成孩子心理负担,影响自己正向引导孩子,因此反对。
对于本题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方面可以谈支持这一决定只说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谈你不支持的原因,并提出正确分享方式。当然,也可以综合这两方面辩证表态,既说好处又说弊端,并提出措施改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中讲到的班级微信群内容引发争议这一现象,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在网上我还曾看到类似的话题引起热议。我认为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督促学生学习,但是这一做法的确存在不合理之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在家长群内发布学生的奖惩情况,虽然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老师共同配合管理、督促孩子。但是也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被奖励的学生及家长沾沾自喜,麻痹大意,被惩罚的学生及家长心理负担严重,伤及自尊心,这就造成了无形之中会产生攀比心理,加大了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其次,班级微信群存在的意义适得其反,原本的沟通平台,反而成了负担。最后,老师的地位将受到负面影响,学生及家长对老师的做法产生怨言,将危及老师在学生心中传道授业的形象。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信群的作用,进一步督促学生学习,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微信群管理。班主任、家长要在日常互动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想法,同时可以开展投票建议的方式,共同制定发言制度、微信群的群规,比如可以分享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分享等等。
二是掌握分享技巧。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分享学生情况时要选择话题相对轻松、家长集中关注的内容,发布的信息应该是公共性的,有利于家校合作和学生成长的。不管是成绩好的孩子还是成绩差的,都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明确分享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长,通过正面引导努力让微信群成为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在校状况的主要媒介之一。
三是沟通方式更丰富。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或涉及学生隐私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电话、私聊、访谈的方式与家长一对一沟通;同时可以通过设定主题班会、家长线下座谈召集大家沟通心得,共同学习成长。
班级微信群是我们家长、教师、学生的沟通彩虹桥,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些善意的体谅、耐心的沟通、用心的改进,它就一定可以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大作用。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组织管理类题型,对于无证商贩不能“一刀切”,要疏堵结合,注重帮扶和引导,避免矛盾激化。下面我们结合题干具体进行分析:
审题点1:“无证商贩在学校周边贩卖,小学生众多”
在学校周边售卖的大都是假冒伪劣食品及“三无”产品。小学生辨别能力比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无证商贩的低廉价格便会上当,这为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审题点2:“你是街道人员怎么解决”
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判断职责权限。作为街道人员,没有执法能力但是可以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引起家长、学校的注意,提高小学生辨识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监督周边商贩经营。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调查了解——说服教育——联合执法——组织宣传——长效机制。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关系每个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作为街道人员我会从以下几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充分调查了解。一方面走访校园周边,了解无证商贩的数量、售卖物品种类、食品卫生情况、为什么没有办理相关证件、学生是否因购买摊贩食品发生过安全事故等,并详细做好记录。另一方面学习相关食品监督法律条款及本地规定,将掌握的材料整理汇总上报领导,作为开展整治活动的依据。
第二,展开说服教育,引导商贩办证。将办理相关证件的流程制作成小册子向学校周边商贩进行发放,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对周边无证经营的商贩进行说服教育,告知正规经营的重要性,下一步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督促商贩及时办理相关证件,保证食品安全。
第三,联合多方执法。向该地政府提出建议,组成以食药监、城管、工商、卫生部门为主题的联合整治小组,严厉打击无证商贩经营行为,保证每天在上学、放学人员密集时,有执法人员在中小学校门前执勤。一方面,对于拒不办证的商贩要进行行政处罚;另一方面,联合工商部门积极帮扶办证,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优惠,规范商贩经营模式。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首先,利用好微博微信、街道公告栏、活动中心这些有利途径,宣传无证商贩销售不安全食品的危害,开通热门话题征集群众建议;其次,在街道开展“无证产品危害多”知识大讲堂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结合前期收集的周边商贩情况,讲解无证商贩不法经营的现状以及危害,引导学生掌握辨别三无食品的技巧,动员学生自觉抵制、家长积极举报,共同维护校园周边安全;最后,联合学校,利用广播、黑板报等校园宣传媒体、以案说法上课等形式,让学生认清利害,学习自我保护经验。
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在街道网站进行二次宣传,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坚持无证商贩整治和预防并重的原则,加大巡逻力度,努力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整治无证商贩微信群,接受家长、学校的监督举报信息,加强各部门信息交流、督促检查等制度建设,做到超前防范。
最后我会将此次街道整治工作进行汇总上报领导,总结优秀经验作为以后开展类似专项整治工作的依据,全力保障街道学生人身安全。
第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常见的应急管理题型。题干较为简短,交代身份是村第一书记,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掌握处理重点是疏散村内群众,保障人身安全是第一要务。结合题干,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审题点1:“村第一书记”
身为村第一书记,在乡村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作用,既要对接反馈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又要维护好村民的利益,保障村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审题点2:“接到乡政府说即将有暴雨险情”
接到上级通知第一时间要进行反馈,接下来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联络村两委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启动村内防洪应急预案,发布暴雨险情消息,分组进行巡逻疏散,在安排人员过程中可以请求支援。
审题点3:“怎么疏散”
答题重点在于疏散的一系列具体举措,通过广播、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发布消息,同时安排两委干部走访困难户、年龄较大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保证全员得到消息。疏散路线按照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制定转移方案,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本题解答思路可以按照反馈上级命令——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疏散村民——关注险情动态的思路展开作答。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雨情就是动员,汛情就是命令。作为村内第一书记,在接到上级暴雨险情的通知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步骤疏散村民:
第一,详细询问。对暴雨险情预警的详细信息进行详细询问,比如暴雨大概到来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灾情危害程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二,迅速召开村委党员大会。召集村“两委”干部及党员组成应急小分队,建立支部成员包联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党员把守重点区域和危险路段的网格化防汛分包机制,具体到户、分包到人,明确人员责任,形成覆盖全村疏散抗洪的网络。并提前组织村干部将铁锹、雨衣、大喇叭、手电筒等应急物资落实到位,为后续的疏散抢险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三,疏散转移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村内广播、大喇叭、微信群发布暴雨险情预警,召集大家在广场高地聚集。组织抢险分队前往五保户、贫困户、老弱病残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居住的群众家中悉心帮扶,对不愿撤离、持怀疑态度的村民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转移遵循按就近、快速、安全的原则,先安排低洼处及淹没区群众即刻转移;先特殊人群,后一般人员;先重点防治区,后一般防治区,组织全体村民集体转移至避险安置地点。
第四,密切关注,掌握险情动态。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水库、堤防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不间断监测巡查,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一有险情及时报告上级部门,确保本村汛期安全。同时,了解疏散后村民的生活温饱状况,通过村集体经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申请社会援助等途径,补充救援物资,保障村民日常所需。
最后,在此次暴雨预警解除以后,我会做好本村灾后安置,带领村民积极投入灾后重建,抢修村内基础设施,争取早日恢复生产生活。同时,我也会反思此次疏散工作的不足,总结经验,完善村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险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