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3 17:08:47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人的书写习惯形成之后,具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条件反射的强弱规律所界定的。因为一个人从学到练习书写到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刺激次数和强度都在日益加大,从而使自动化锁链系统也就越加巩固,最终导致书写习惯的形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2、
企业家的舆论形象会对所代表的企业产生直接影响,在企业舆情事件中,企业家的言论与举措会受到不同媒体和广大网民最为集中的关注。企业舆情应对时,积极的态度是缓解负面舆论的最大助力。我们企业家在舆情应对上总体表现良好,但也有少数企业家应对不当,导致负面舆情扩大,有损个人和企业声誉。
这段话的重点阐述对象是(? )
3、
日本、韩国等一些与中国近邻的亚洲国家,其民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文化当中也汇入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份。因此,尽管在现代文明中汉文化的内涵已不能覆盖所有亚洲东部国家各民族文化的内容,但仍不失为这一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段话直接论述的观点是(? )
4、
没有人比姚明更适合担任“国家面孔”。大多数外国人看到姚明会留下一个中国印象:中国很强大,但很安全。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开放和包容,并且会像姚明那样彬彬有礼。姚明在国家形象宣传上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花巨资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打广告。可以说,姚明已成为一枚“中国印章”,但像这样的“中国印章”太少了,至今只有这样一枚,而且他做国家形象宣传的时间是如此短暂,这是唯一的遗憾。
这段话意在说明的是(? )
5、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种“公道良心”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认为真正谦谦君子的处世之道,应该是“笑骂由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这些原则,放在个人的修养历练上,无可厚非;但是,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的弱势,很多时候源于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发声平台,稀缺训练有素、熟悉对外传播的“发言人”或“代言人”,没有一定规模的国际受众群。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
6、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理念、制度和技术的价值基础。企业在重视财务、营销、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员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创造个性,使其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7、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觉。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
8、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尤其是身心还没有成熟的年轻人,不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会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自觉抵制诱惑,排除干扰,变与不变,变赤与变黑,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身。
与这段文字所反映的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9、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相互感知,而且彼此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还会发生相互感染、相互影响,而形成一定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基础上,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对人际知觉发生重大影响。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