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信息汇总 ★ 

2009年考研专业课真题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三)

时间:2010-12-24 18:33: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 答案解析:
41、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4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4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44、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45、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  
辨析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参考答案: 错误。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答案解析:
1、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参考答案: 错误。这种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做是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去一味地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便只能是一种幻想。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答案解析:
2、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参考答案: 错误。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答案解析:
3、人是教育的产物。
  
简答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量数。(2)差异量数。代表一组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量数。(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描述某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位置的量数。(4)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     答案解析:
1、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参考答案: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     答案解析:
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手段。(3)培养能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具有“德行”、“言谈”、“道术”三方面素质的“兼士”。(4)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
3、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参考答案: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答案解析:
4、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参考答案: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3)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答案解析:
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分析题
(共34分)
参考答案: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其格式为;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作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     答案解析:
1、分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讨论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考研信息汇总 ★ 
 ★ 考研历年真题 ★ 
 ★ 考研经验技巧汇总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