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考点(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3-03 08:14: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2、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卫生。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联系材料分析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四点: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根据材料,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要注意抓住时机。
把握时机是品德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在先进事例发生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给与表扬;在学生消沉时、失去自信时、最需要激励时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掌握时机,一是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在张同学有助人为乐行为时设计主题班会对张同学的行为给予肯定,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②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
品德培养要注意德育过程的多开端性和针对性。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达到一致。材料中的张同学做出了主动打扫卫生的举动,值得肯定,但并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也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参与,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张同学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从而将知情意行有机的结合起来。



3、单选题  关于幼小衔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在小班进行
B: 在中班进行
C: 在大班进行
D: 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_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



4、填空题  ____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


本题解释:
【答案】教学设计



5、判断题  教师的专业知识就是指学科专业知识。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教师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又包括能将教师与教育专家区分开来、体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门的知识。



6、简答题  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的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
(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参考答案】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其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7、填空题  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____。

参考答案: 成就动机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成就动机



8、多选题  好的研究课题要满足的要求有_____。
A: 有价值
B: 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依据
C: 具体明确
D: 覆盖广泛 
E: 大众性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好的研究课题要有价值,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依据,要具体明确,具有独创性和可行性。



9、单选题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_____
A: 系统脱敏法
B: 支持疗法
C: 宣泄疗法
D: 认知作业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是属于精神分析疗法的。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支持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认知作业法是指用来收集与作业有关的信息的方法。



10、单选题  1918年,_____的《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
A: 泰勒
B: 斯腾豪斯
C: 博比特
D: 施瓦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11、判断题  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2、单选题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_____。
A: 情境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个别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13、填空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品德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
品德



14、多选题  在德育方法中,_____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 摆事实、讲道理
B: 创设良好的情境
C: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
D: 操行评定
E: 潜移默化

参考答案: BE

本题解释:
【答案】B,E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5、填空题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思维抽象的程度,通常将儿童思维分成____、____和抽象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 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本题解释:
【答案】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16、单选题  学习动机有高尚和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依据学习动机内容的_____。
A: 作用
B: 社会意义
C: 动力来源
D: 个人的前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动机分类标准的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动机有很多种分类,可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按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因此本题选B。



17、单选题  _____的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A: 咨询活动
B: 家长委员会
C: 家长学校
D: 电话联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是向家长系统介绍家庭教育知识的一种形式。



18、单选题  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_____。
A: 张雪门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杜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19、填空题  20世纪60年代,____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

参考答案: 保罗·朗格朗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
保罗·朗格朗



20、简答题  埃斯沃斯把幼儿的依恋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参考答案:
(1)安全型;(2)回避型;(3)反抗型。



21、判断题  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居民对教育的态度就一定冷漠。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22、填空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____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参考答案: 促进发展


本题解释:
【答案】促进发展。



23、单选题  儿童在熟悉了“萝卜”“土豆”和“芹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组合学习
C: 派生类属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题干中的“蔬菜”要比之前学习的“萝卜、土豆、芹菜”包容性更高,所以属于上位学习。



24、多选题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_____构成。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忘我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为自我、本我、超我。



25、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_____。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 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 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26、单选题  持久性心境低落为_____。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恐怖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的掌握和辨别。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考试焦虑。持久性的心境低落是抑郁性神经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另两个核心症状是消极的认知倾向以及动机缺失。本题所指的就是抑郁症。强迫症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或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中学生以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27、单选题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_____。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生态功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学校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题干体现的是学校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28、判断题  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



29、单选题  首个把“教育学”列为大学课程的是_____。
A: 培根
B: 卢梭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发展脉络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英国)培根;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深刻地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论教育》——(德)康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0、单选题  幼儿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桌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桌子上。这种判断是按照_____进行的。
A: 直接的逻辑
B: 生活的逻辑
C: 客观的逻辑
D: 类比的逻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生活的逻辑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前逻辑思维”。幼儿判断物体的“动”“静”喜好就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的。



31、单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_____。
A: 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 决定研究的内容
C: 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选题的作用,D项是文献检索的作用,而非选题的作用。



32、单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_____。
A: 主体性评价观
B: 专业性评价观
C: 发展性评价观
D: 生成性评价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33、单选题  学生在记忆数列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_____的影响。
A: 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 原有的认知结构
C: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 学习的指导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题干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



34、简答题  如何理解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社会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尽管幼儿年幼弱小,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因此,在教育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反对专制的教师中心。
(2)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在幼儿园里,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不认识到这一点会导致教师的失职,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上述教师与幼儿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前一个方面要求教师尊重幼儿;后一个方面则要求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只有尊重幼儿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培养”人”的教育;而离开了对幼儿的教育和保护,尊重幼儿又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如何将这两个侧面加以最恰当地综合,是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幼儿关系的关键。



35、判断题  微格教学是由美国的德瓦埃特•爱伦创立的,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的一种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解析: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是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



36、单选题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贯彻的教学原则是_____。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37、简答题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参考答案: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第二,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第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第一,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第二,协调和指挥班级团队活动;第三,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38、单选题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_____提出来的。
A: 《大教学论》
B: 《孟子》
C: 《学记》
D: 《劝学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思想的出处。考生需要识记,这两者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故本题选C。



39、多选题  针对1~2岁的儿童开展教育的途径有_____。
A: 游戏
B: 户外活动
C: 阅读
D: 讲故事
E: 体育锻炼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参考解析:
ABCD【解析】游戏、户外活动、阅读、讲故事是实施1~2岁儿童教育的途径。故选ABCD。



40、单选题  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_____。
A: 游戏
B: 交往
C: 活动
D: 游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



41、单选题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_____。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42、多选题  认知模式的特征有_____。
A: 坚持性善论
B: 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C: 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 注重研宄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 倡导民主德育观

参考答案: CDE

本题解释:
【答案】C,D,E



43、单选题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_____。
A: 教室的布置
B: 教师的行为表现
C: 学生的学习方式
D: 学生座位的分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D[解析]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44、简答题  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秩序,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老毛病又犯了,班主任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的课别上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室.关上了教室的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缘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作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校长的做法是对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青少年学生有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班主任将其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学生观倡导学生为完整的人,发展潜能的人,发展需要的人。班主任的做法,例如“厉声”“生气…‘把他推出教室,关上教室门”都是未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父母的替代者”,更应该关爱学生,而非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学生问题,这样一种教师劳动方式的示范性,对学生会造成消极影响。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尤其强调“尊重的需要”。小伟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主要是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但是班主任无视学生的需要,而且将小伟“推出教室”,使其自尊受到伤害。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情感型师生关系。此案例中的师生关系是专断型的.毫无情感而言,是不对的。校长将学生送回教室的举措是对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对义务教育的学生更多的应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学生外边罚站属于变相体罚,而且不让学生上课也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小伟的人格,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满足其渴望受到尊重的心情,多给小伟机会,使其尊严受到保护,而不是一味将其“推出教室”。可以联合其家长一起做工作,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还可以运用契约法或惩戒法,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校正;应该关注和爱护学生,一视同仁,与小伟好好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导小伟积极归因。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懂得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做到依法执教。小伟是受教育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应以学习为主要职责,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之上;应该积极克制自己的不良行 为,如果允许的话,可以采用行为控制法,一旦自己的不良行为想法出现时,可以事先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上小皮筋,实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惩罚。同时.小伟亦要珍惜自身所拥有的受教育权。



45、单选题  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_____加以区分。
A: 性格
B: 品格
C: 思维
D: 智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考查艾萨克的性格两维分类。



46、单选题  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_____。
A: 80
B: 85
C: 100
D: 125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依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可算得10+8x100=125。



47、多选题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_____。
A: 领导者的权威发动
B: 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
C: 个别谈话
D: 抓好典型项目
E: 做好总结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



48、简答题  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师在教学过稈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而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稈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宄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而,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而,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而均是有利的。



49、单选题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了德育的_____。
A: 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
B: 渗透和熏陶的原则
C: 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
D: 一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的是德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考生需要掌握其他几条原则,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50、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__制定本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首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2/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