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7-03-03 07:49:59
1、单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_____。
A: 主体性的教师观
B: 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 专业化的教师观
D: 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
2、单选题 教育法律责任不包括_____。
A: 行政法律责任
B: 民事法律责任
C: 刑事法律责任
D: 违规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3、判断题 教育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和决定的。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4、单选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_____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本题选A。
5、单选题 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_____。
A: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 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 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把迁移分为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根据迁移发生方向的不同,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6、单选题 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_____。
A: 过程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 成果评价模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提出,强调课程评价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
7、单选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
A: 从众
B: 依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二个阶段是认同。
8、单选题 关于教育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B: 教育对社会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C: 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D: 教育实现了国家的政治民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A、B项错误。教育经济功能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C项正确。教育对政治民主化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是决定作用,D项错误。
9、单选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人学年龄的标准是_____。
A: 四周岁
B: 五周岁
C: 六周岁
D: 七周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10、多选题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_____。
A: 在身体发展方面,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B: 在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C: 在情意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D: 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
11、判断题 对心理健康的或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伴关系的亲密程度。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12、单选题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上网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_____。
A: 上网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 规定每周上网的适当时间
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上网的行为
D: 规定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上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13、单选题 根据教育部课改纲要,关于新课改的几大“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改变“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关联的知识
B: 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C: 不同功能与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
D: 课程评价方面在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14、单选题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顺序性,从低级到高级,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
B: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每阶段之间变化比较大,所以要以年龄分段进行教育
C: 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抓住关键期,促进其发展,并因材施教
D: 由于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逐步取消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发展的顺序性体现了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故选B。
15、单选题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_____。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稳定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6、多选题 初中生在认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上,便产生“由三条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的认知。这表明学生_____。
A: 思维的间接性
B: 思维的直接性
C: 思维的概括性
D: 思维的抽象性
E: 思维的灵活性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
【答案】AC。
17、单选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_____。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义不可兼得”就是典型的双趋冲突。
18、单选题 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_____。
A: 双重抑制
B: 单一抑制
C: 前摄抑制
D: 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早上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少了前摄抑制;晚上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少了倒摄抑制;白天记忆效果不好,是因为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与白天所受到的双重抑制相比,早晚所受到的干扰是
单一抑制。
19、单选题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A: 了解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建立学生档案
D: 协调校内外各种社会力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以及协调校内外各种社会力量。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
20、单选题 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_____。
A: 主体
B: 被监护人
C: 公民
D: 未成年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学生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
21、单选题 高中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根据各种假设进行系统抽象的分析。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此学生处于_____。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22、单选题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_____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现行国家教育考试类型的是_____。
A: 小升初考试
B: 统一人学考试
C: 学历认证考试
D: TOEFL考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24、单选题 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后再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对学习长方形的影响是_____。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25、单选题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_____。
A: 线性关系
B: U型关系
C: 倒U型关系
D: 平行关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26、单选题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_____。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了评价的分类。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将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如果群体的平均水平较低,就是题干中所说的“矮子里找高个”,如果群体水平普遍提高,评价基准也相对提升,就是题干中所说的“水涨船高”。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如果教学目标是不变的,绝对评价标准也是不变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说的,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选A。
27、单选题 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_____。
A: 隐私权
B: 名誉权
C: 受教育权
D: 人身自由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这说明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学生的考试成绩、信件、日记等属于个人隐私,未经同意公布排名,是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28、单选题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知觉的整体性即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窥一斑而知全豹即只观察一部分就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故选B。
29、简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____(时间大写)为教师节。
参考答案: 9月10日
30、单选题 中学生小明的语文、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小明具备较高的_____。
A: 视觉一空间智力
B: 人际智力
C: 语言智力
D: 音乐智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31、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_____。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 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 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32、单选题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_____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加。
A: 低于
B: 不低于
C: 高于
D: 等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指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加。
33、单选题 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有_____,一个行为正常的智力落后儿童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人。
A: 正常的思维
B: 正常的能力
C: 正常的智力
D: 正常的意志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34、填空题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和____。
参考答案: 内化
35、判断题 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解析:学校不能广泛地参与经济活动。
36、单选题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班主任的工作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B: 班主任的工作有助于沟通班级中的任课教师
C: 班主任的工作有助于扩大学校生源
D: 班主任的工作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37、判断题 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体操是一种学习现象。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8、单选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_____特点。
A: 示范性
B: 理想性
C: 长期性
D: 专业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39、单选题 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指_____。
A: 兴趣
B: 动机
C: 能力
D: 性格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0、单选题 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是_____。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说服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谈话法是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
41、单选题 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_____。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学生对接到理想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是情绪记忆。
42、单选题 某生在学习上总是制定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及时总结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支配她这样的认知因素是_____。
A: 元认知
B: 社会认知
C: 自我效能
D: 自然认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43、单选题 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作品主人公的模样,这属于_____。
A: 幻想
B: 空想
C: 再造想象
D: 创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学生通过读课文想象出作品主人公的模样属于再造想象,故选C。
44、填空题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最低需要层次是生理需要,最高需要层次是____。
参考答案: 自我实现需要
45、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的是_____。
A: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B: 建立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C: 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D: 注重实效,并且要有固定不变的逶迤的评价标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46、填空题 科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动物活动异常现象,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具有____的特征。
参考答案: 间接性
47、单选题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_____因素决定的。
A: 政治
B: 生产力
C: 文化
D: 军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8、判断题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手段排除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解析:负强化是在某一目标行为之后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强化行为的过程。而惩罚是抑制或者减少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的方法或者过程=负强化不同于惩罚
49、单选题 我国教师申诉的法律依据是___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50、单选题 下列课程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有_____。
A: 核心课程
B: 融合课程
C: 广域课程
D: 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综合课程,主张把几门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包括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相关课程等模式。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