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6-10-02 00:10:00
材料分析题
请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大家要去找问题。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
学生1:老师,长城为什么会变矮?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2:老师,士兵为什么没有一点儿笑容?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1、请结合教学片段,谈谈你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10分)
2、谈谈教师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10分)
材料分析题 请观看小学低年级《戈壁滩上古长城》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完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大家要去找问题。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都要好。
学生1:老师,长城为什么会变矮?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2:老师,士兵为什么没有一点儿笑容?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好……
1、请结合教学片段,谈谈你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10分)
2、谈谈教师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10分)
参考答案:
第1题:
正确答案是
“教学即对话”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来的。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对话,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对话。它不仅表现在提问与回答,还表现在交流与探讨,表达与倾听,欣赏与评价上,是师生思想和生生思想之间的相互对撞与接纳。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在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即对话”正是“谈话教学法”的精髓。谈话教学法应该是在对话式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抛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抛出来的,而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当问题提出后,要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所在,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得知识。最后还要对课堂上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勇于在教学中尝试并实践谈话教学法,但并没有把握到谈话教学法的精髓。在教学片段中,该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并用自己老师的话鼓励大家寻找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用来引导学生提问的问题却不具有启发性,这样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学生提出任何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天马行空,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该教师只是简单进行了千篇一律的评价,并没有顺着学生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取答案,也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因而该教学片段显示出一种无序性和无效性的特点。
考点: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2题:
正确答案是
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
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话题的引发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对话设定一个话题。有了话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才有可能继续下去。
③对话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对话的顺利进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使话题向着教师设定的方向发展,并运用自己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及时纠正对话中的错误或导正对话的方向。
④课堂的组织者。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者身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必须运用教师特有的权威,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手段,为对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保证对话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⑤友好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和友好的伙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⑥教学的反思者和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聆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考点: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题所属考点-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