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5-08-18 10:11:4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并且通过有效的聆听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和谐大自然、生态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音乐旋律的记忆,同时悄无声息地培养学生为乐曲配伴奏、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能力,自主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知识与技能】比较轻松地辨认各段旋律,听出各段旋律的顺序,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各段音乐,并且能从乐曲中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与记忆,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记忆各段旋律及出现的顺序,感受、体验和表现乐曲,鼓励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各段旋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哪些喜爱的小动物,并引导学生模仿所喜爱的动物的叫声。
2.模仿游戏
播放图片,学生很轻松地模仿了猫、狗和小鸭子的叫声,逐渐引出腹斑蛙、秧鸡、枭、飞鼠、山羌和树蟾等陌生的森林小动物图片。
通过模仿游戏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导出欣赏乐曲《森林的歌声》,乐曲充满了神秘感,大大激发起学生的聆听热情,为完整聆听乐曲做好铺垫工作。
(二)自主体验,自主表现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
播放乐曲,学生闭眼聆听
通过聆听,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海洋,用自己的感受去诠释音乐内涵。此处引导学生闭眼静静聆听乐曲,不仅表现了对学生自主感受音乐的尊重,使其不受外界视频资料的影响,同事鼓励学生展开音乐联想的翅膀,自由地遨游于音乐的世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2.谈话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感受
3.分段聆听、哼唱,并自主选择学具表现各段主体旋律
(1)教师在钢琴上弹奏a段旋律,学生聆听一遍后随琴轻声哼唱,要求声音要轻巧、活泼(多媒体展示a段主题旋律乐谱)
旋律a
引导学生回答这段旋律的情绪以及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并使用打击乐器碰铃演奏a段旋律。
(2)教师在钢琴上弹奏b段旋律,学生聆听一遍后,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多媒体展示b段主题旋律乐谱)
旋律b
引导学生回答这段旋律的情绪以及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并使用打击乐器串铃演奏b段旋律。通过聆听b段旋律,巧妙地让学生熟悉这一主题,并且通过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自主选择学具来更好地表现b段旋律,给b段旋律也做了一个“标记”。
(3)教师在钢琴上弹奏c段旋律,学生聆听一遍后轻声随琴哼唱。(多媒体展示c段主题旋律乐谱)
旋律c
引导学生回答这段旋律的情绪以及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并舞动皱纹纸条表现c段旋律。
通过聆听完c段旋律,并且通过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学生选择舞动皱纹纸条表现c段旋律,给c段旋律也做了一个“标记”。通过以上三个音乐感受和实践环节,绝大多数学生对乐曲的各段旋律形成了记忆,同时适时地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4.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学具分别表现各段旋律(播放乐曲《森林的歌声》)
5.表现乐曲
用自己的学具分别表现各段旋律(播放乐曲《森林的歌声》)
6.排列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三)拓展与延伸
1.总结评价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拓展延伸
展示森林被砍伐后的图片,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做个生态环保的志愿者,珍惜人与自然间的和谐。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