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12-14 06:29:47
1、单选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道德成规前期
2、单选题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终是要让学生_____
A: 学会生存
B: 学会思考
C: 学会学习
D: 学会分析
3、单选题 小学美育的任务不包括_____
A: 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 形成对于美的爱好
C: 发展创造美的才能
D: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单选题 北京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_____
A: 思维定势
B: 功能固着
C: 负向迁移
D: 原型启发
5、单选题 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_____
A: 分析
B: 综合
C: 比较
D: 抽象
6、单选题 卢梭在《爱弥儿》中倡导一种“自然后果法”,即当学生犯错误后,需要自己承担后果。这种德育方法属于_____
A: 品德修养指导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品德评价法
D: 道德实践法
7、单选题 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体现了思维的_____
A: 间接性
B: 抽象性
C: 概括性
D: 观念性
8、单选题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_____
A: 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转移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稳定
9、单选题 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_____
A: 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 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 个性、认知和意志过程
10、单选题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_____
A: 具体化
B: 形象化
C: 系统化
D: 抽象化
11、单选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2、单选题 墨子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明了学生具有_____
A: 依赖性
B: 向师性
C: 接受性
D: 可塑性
13、单选题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_____
A: 尝试过程
B: 试误过程
C: 联结过程
D: 反馈过程
14、单选题 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_____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15、单选题 人们常提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一种_____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效应
D: 第一印象
16、单选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_____
A: 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
17、单选题 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的起点。_____
A: 感知
B: 理解
C: 判断
D: 创造
18、单选题 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_____
A: 注意集中能力
B: 注意稳定能力
C: 注意转移能力
D: 注意分配能力
19、单选题 小红见班里大多数女同学都买了HelloKitty的铅笔盒,也跟妈妈要HelloKitty的铅笔盒,这体现了_____
A: 移情
B: 从众
C: 期望
D: 顺从
20、单选题 小明正在专心地看书,忽然听到窗边小猫的叫声,马上就被吸引,这引起的是_____
A: 有意注意
B: 随意注意
C: 无意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21、单选题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_____
A: 中性剌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条件反应
D: 无条件反应
22、单选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与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相同的?_____
A: 春风化雨
B: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3、单选题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_____
A: 符号学习
B: 命题学习
C: 类属学习
D: 上位学习
24、单选题 小寒记英语单词比较吃力,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好玩的单词记忆法,例如pest,发音“拍死他”,词义“害虫”;ambition发音“俺必胜”,词义“雄心、野心”,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_____
A: 精细加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复述策略
25、单选题 小明1980年出生,智力年龄33;小小明1983年出生,智力年龄32岁。根据比率智商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小明的智商髙于小小明的智商
B: 小小明的智商高于小明的智商
C: 小明和小小明的智商一样高的
D: 没有生理年龄无法比较智商的
26、单选题 是—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_____
A: 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意志特征
C: 性格的理智特征
D: 性格的情绪特征
27、单选题 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_____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28、单选题 小东在做生物学试验研究时,善于从已知的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中归纳出一个结论,小东运用的是_____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聚合思维
D: 发散思维
29、单选题 “新官上任三把火”、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_____
A: 首因效应
B: 投射效应
C: 晕轮效应
D: 近因效应
30、单选题 实施学校美育的途径不包括_____
A: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
B: 通过家庭教育实施美育
C: 通过课外活动实施美育
D: 通过美化校园实施美育
31、单选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最基本单位是_____
A: 命题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32、单选题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忆力水平,主要属于_____
A: 创造力
B: —般能力
C: 操作能力
D: 特殊能力
33、单选题 美育与智育的关系是( )的关系。_____
A: 美与善
B: 力与美
C: 美与真
D: 美与健
34、单选题 如果不吃早餐,血液里缺少( ),大脑功能就会受到影响。_____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C: 脂肪
D: 微量元素
35、单选题 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_____
A: 布鲁纳
B: 苛勒
C: 奥苏伯尔
D: 班杜拉
36、单选题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_____
A: 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 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 陈英每天独自看几个小时电视
37、单选题 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 )的反应。_____
A: 第一信号系统
B: 非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
D: 第三信号系统
38、单选题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以下不属于能力范畴的是_____
A: 感觉力
B: 记忆力
C: 活泼
D: 操作力
39、单选题 父亲将两瓶一样重的饮料分给6岁的小明和8岁的小光两兄弟,开始两孩子都知道两瓶饮料是一样多的,父亲将将其中一瓶倒人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人了两个小杯中,让小明先挑选。小明选了大杯饮料并说:“这杯多”,小光在一旁说到“其实,两边是一样多的”,可以判断出小明和小光分别处于的_____
A: 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 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D: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0、单选题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_____
A: 班级管理活动
B: 思想品德课
C: 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 班会和校会
41、单选题 —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_____
A: 幼儿期
B: 少年期
C: 童年期
D: 青年期
42、单选题 下列哪个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_____
A: 不顾一切为满足个人的需要
B: 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 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损坏公物以发泄情绪
D: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43、单选题 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_____
A: 创造思维
B: 聚合思维
C: 发散思维
D: 直觉思维
44、单选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_____
A: 消退
B: 刺激比较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45、单选题 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_____
A: 聚合思维
B: 发散思维
C: 常规思维
D: 创造性思维
46、单选题 网络上有人调侃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是“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出现的心理机制是_____
A: 移情
B: 从众
C: 期望
D: 顺从
47、单选题 上体育课时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做法是_____
A: 听从教师指挥
B: 擅自做有危险的器械动作
C: 在指定区域内有序开展活动
D: 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规定动作
48、单选题 “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反应的是_____
A: 从众效应
B: 责任分散效应
C: 破窗效应
D: 期望效应
49、单选题 流感盛行的季节,教师应注意预防流感在班级里爆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紧闭门窗,禁止学生去户外活动
B: 适当减少家庭作业,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
C: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D: 鼓励学生加强锻炼
50、单选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_____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