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10-09 03:39:15
1、判断题 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是对以往基础教育的否定。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基础教育的内涵及其当前关系的把握。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否定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倾向,不是要整个否定过去的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着以考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教育现象的概括,批评“应试教育”不是要整个否定现行的教育。事实上,建国6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2、判断题 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
3、简答题 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修,而是让学生去操场上活动。结果发现,学习用功的好学生,任凭老师怎么劝也不出去,而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却玩得很高兴。后来,校领导发现了问题,说等检查过去了,一定要收回来……”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减负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症”,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该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从具体做法上来看,似乎认为,减负就是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其次,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外面毫无指导地“玩”,这不仅仅是对课外活动的误解,对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误解,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2)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有学习,就会有课业,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课业成为“负担”,就是教育的问题。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那么,那种所谓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3)像案例中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满足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识素质上较强,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贯彻的减负政策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应试教育在实际执行着的现状。这种“减负”实则增加了素质教育展开的难度和阻力。
4、判断题 提倡素质教育鼓励设置选修课、组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但课堂教育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正确
【名师点睛】选修课、课外活动、发展特长包含在国家课程计划之内,并常常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如果说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它还是素质教育之末,而不是素质教育之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
5、简答题 简述美育的任务。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6、单选题 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是_____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
7、简答题 —些农村教师认为,农村的孩子从小就会劳动,似乎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而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不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劳动中怕脏、怕累的现象十分突出。还有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习惯站在一边看别人干活,不主动积极地帮忙。
请根据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对劳动技术教育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包括: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②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③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2)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与实施。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忽视劳动技术教育,势必会影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8、单选题 涂尔干是下面哪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_____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科学本位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涂尔干认为,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他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9、填空题 ___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0、简答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①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②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③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系;④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2)学校教育要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做到:①培养科学精神;②增强社会责任感。
11、简答题 试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正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素质教育就失去了历史继承性,也就无从提出,无从发展。因此,无论从科学的视角和现实的视角来考察,素质教育都与全面发展教育保持了本质上的一致。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我国在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情况。要纠正这些倾向,就要求教育目的发挥它应有的定向、评价和调控功能。于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提出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只注重智育。所以,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纠正教育实践对教育目的的背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的一个结果,当然也是教育目的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12、填空题 教育方针是____的政策性表达。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
13、单选题 “四有、两爱、两精神”出自__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14、单选题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_____。
A: 剩余价值学说
B: 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 劳动学说
D: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等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15、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应根据___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来确立教育目的。
A: 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经济形式
D: 人的身心发展现状和预期目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6、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_____。
A: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对教育的要求有所不同,因而对教育目的的基本表述、强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和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D选项是社会本位论的-种教育目的,而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7、单选题 _____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体育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智育的内涵。
18、判断题 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解析】全面发展与平均发展不是同一概念。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9、填空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
参考答案: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0、单选题 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_____。
A: 教育内容
B: 教育目的
C: 教育方法
D: 教育途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21、填空题 教育家____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参考答案: 凯兴斯泰纳
22、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着眼于现实社会生活需求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_____
A: 康德
B: 福禄贝尔
C: 斯宾塞
D: 杜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略。
23、填空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____。
参考答案: 教育方针
24、填空题 ___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
25、单选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_____。
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 良好个性和品德
D: 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方针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方针作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盾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取向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6、简答题 我国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小孩从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学数数,刚上幼儿园就教孩子学拼音、学写字。上小学、中学时,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倍加关注。
请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这一现象说明了我国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特别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着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27、简答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8、单选题 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_____体现出来。
A: 课程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9、单选题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_____
A: 哲学观念
B: 人性假设
C: 理想人格
D: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30、简答题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31、简答题 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就受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年轻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地成长;②就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为教育者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③就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能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以及人们的教育理想等。
32、单选题 下列属于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
A: 赫尔巴特
B: 巴格莱
C: 斯宾塞
D: 卢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斯宾塞是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3、简答题 试述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34、单选题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_____。
A: 创新能力的培养
B: 读写能力的培养
C: 听说能力的培养
D: 交往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35、单选题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_____。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目的
D: 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略
36、填空题 ____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参考答案: 教育方针
37、单选题 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是_____
A: 创造教育
B: 创新教育
C: 应试教育
D: 传统教育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
38、填空题 “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是学者____的观点。
参考答案: 孔德
39、填空题 素质教育是以____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____和____为重点的教育。
参考答案: 提高国民素质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40、单选题 “生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卢梭。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理论_____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统一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41、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的是_____
A: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B: 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
C: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D: 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B选项叙述的是体育的任务。
42、多选题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_____。
A: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 人们的教育思想
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E: 教育者的能力素质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解析】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3、简答题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别再受学校的侵害!”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的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2)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4、填空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它是____、____和____的根本依据。
参考答案: 确定教育内容 选择教育方法 评价教育效果
45、单选题 培养学生审美_____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 感知
B: 理解
C: 判断
D: 创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略
46、填空题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和____为重点的教育。
参考答案: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47、单选题 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_____
A: 整体性
B: 基础性
C: 内化性
D: 综合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体现出如下三个重要特征: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力量创造相应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强调在具备良好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具体到时间、空间以及渠道三个方面,通过整个体系的开放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封闭”,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素质教育内容及范围的拓展。
48、单选题 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的时间为_____
A: 1999年
B: 2001年
C: 1993年
D: 1986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盾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并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49、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晴】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最容易作为考点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取向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取向。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取向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是中国的孔子,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以及赫尔、巴特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取向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50、单选题 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_____
A: 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 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 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 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A、B、C三个选项均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