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10-08 04:10:33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题:
语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2、简答题 简述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3、判断题 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实验研究表明整体识记效果最佳。_____
4、简答题 淘淘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几乎无从下手,觉得很难沟通。但是经过几天的观察,老师发现淘淘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他的好奇心特别强,而且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挺好,可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淘淘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游戏队伍当中。此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淘淘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都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淘淘,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淘淘成为了“好朋友”,下课的时候他会与老师玩、聊天,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候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淘淘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结合案例,试分析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单选题 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_____
A: 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 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 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 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6、单选题 有一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去探究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陌生和焦虑。当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这类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是_____
A: 安全型依恋
B: 回避型依恋
C: 反抗型依恋
D: 无依恋
7、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是_____。
A: 幸福感
B: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C: 人格特征
D: 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8、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精神需要的是_____
A: 对知识的需要
B: 对科研用品的需要
C: 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D: 对美的需要
9、单选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_____
A: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 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10、简答题 请列举几种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不少于3种)。
11、多选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具有的特点有_____
A: 期限性
B: 强制性
C: 免费性
D: 普及性
12、填空题 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13、判断题 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_____
14、判断题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_____
15、判断题 发现学习只适用于自然科学。不适合用于社会科学。_____
16、单选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
A: 儿童权利最佳
B: 尊重儿童尊严
C: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D: 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17、判断题 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_____
18、单选题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_____。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兴趣
D: 知觉
19、填空题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____。
20、单选题 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了_____
A: 刺激物的强度
B: 刺激物的新异性
C: 刺激物的活动
D: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21、单选题 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不包括_____。
A: 认知模式的确立与选择
B: 活动模式
C: 知识基础
D: 教学方法
22、单选题 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着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赫尔巴特
B: 卢梭
C: 杜威
D: 赞科夫
23、单选题 以_____为主体的策略是教学策略的实质。
A: 学生学习
B: 课堂教学
C: 教师行为
D: 课后作业
24、单选题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关系。
A: 授受
B: 相互促进
C: 民主平等
D: 师道尊严
25、单选题 关于教师的站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最多的姿态就是站姿
B: 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教师美好的气质和风度
C: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稍微低头、弯颈、下颚微向后收
D: 站姿的要点是挺直、均衡、灵活
26、单选题 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在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 1917年
B: 1924年
C: 1931年
D: 1904年
27、简答题 黄某9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一天,邻居单某家的鸡少了一只,说是黄某所为。后黄某母亲与单某发生争吵。黄某因而对单某怀恨在心。一日,单某来黄某家串门,黄某假装为其倒荼,将其事先准备好的一包剧毒农药倒入茶中。单某回家后毒发身亡。经查,黄某在作案时仅差5天就满14周岁。问: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8、单选题 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利用了_____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29、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特征的是_____
A: 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
B: 不能作出延迟模仿
C: 能进行象征游戏
D: 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30、单选题 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纳认为"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因发问而定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教育管理学具有_____
A: 社会性
B: 双向多元性
C: 权变性
D: 应用性
31、单选题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_____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32、简答题 无意注意
33、填空题 智力主要包括____、____、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核心是____。
34、单选题 小学儿童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是_____
A: 交往需要
B: 成就需要
C: 认识需要
D: 活动需要
35、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_____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C: 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D: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6、单选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查看材料
A: 著作权属于作者,即作品创作人
B: 丽丽是作品的作者
C: 丽丽具有著作权
D: 出版社的行为未违法
37、单选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_____
A: 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 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 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 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8、单选题 归因总是与_____联系在一起的。
A: 干什么
B: 谁
C: 怎么样
D: 为什么
39、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题: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
40、单选题 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_____
A: 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 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41、判断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低年级应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_____
42、单选题 要扩大记忆容量,最好的方法是_____
A: 反复复习
B: 加大输入信息
C: 过度学习
D: 加大记忆单位
43、单选题 _____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A: 信度
B: 效度
C: 标准化
D: 区分度
44、单选题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_____
A: 中共六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5、单选题 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_____。
A: 算法式
B: 推理式
C: 启发式
D: 演绎式
46、简答题 甲、乙二人于某年8月至次年9月间,从某火车站爬上货物列车,在运行途中将铁路运输物资抛到车下,然后跳下列车转移赃物,二人先后盗窃作案28起,价值数千元。二人在每次盗窃之前,都向丙和丁打招呼:“你们把车准备好。”甲、乙盗窃后,再叫丙、丁开拖拉机将赃物拉到销赃地点销赃,每次给丙、丁每人20元至30元。
请问:丙、丁的行为是否与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47、单选题 严复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当时西方的某一先进理论,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这一理论指的是_____
A: 天体运行论
B: 生物进化论
C: 流体动力论
D: 热能传感论
48、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49、单选题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_____
A: 运用
B: 分析
C: 综合
D: 评价
50、单选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_____过程中形成的。
A: 知识学习
B: 义务劳动
C: 活动和交往
D: 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