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22-10-08 03:26:13
1、单选题  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等制作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_____ 
 A: 动景运动
B: 运动后效
C: 自主运动
D: 诱发运动
  
2、单选题  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_____ 
 A: 感知能力不成熟
B: 注意能力不健全
C: 记忆能力不深刻
D: 思维能力有欠缺
  
3、单选题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_____ 
 A: 阈限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相对感觉阈限
  
4、单选题  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_____规律。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5、单选题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6、单选题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_____在起作用。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7、单选题  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_____ 
 A: 影视直观
B: 实物直观
C: 模象直观
D: 图像直观
  
8、单选题  教师讲课的语调应当抑扬顿挫,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课,这属于知觉的_____ 
 A: 强度律
B: 差异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
  
9、单选题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的_____ 
 A: 适应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差别感受性
  
10、单选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_____。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11、判断题  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_____ 
   
12、判断题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的关系。_____ 
   
13、单选题  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14、单选题  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来,这是_____ 
 A: 知觉的整体性
B: 知觉的恒常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不变性
  
15、单选题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时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 空间错觉
B: 时间错觉
C: 运动错觉
D: 视觉错觉
  
16、判断题  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_____ 
   
17、单选题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18、简答题  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19、单选题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差别感受性
C: 差别感受阈限
D: 差别感觉能力
  
20、单选题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_____ 
 A: 成正比例关系
B: 成正相关关系
C: 无关
D: 成反比例关系
  
21、判断题  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_____ 
   
22、单选题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23、单选题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联觉
D: 错觉
  
24、单选题  黑色皮肤的人牙齿特别白,这是一种_____现象。 
 A: 适应
B: 联觉
C: 对比
D: 融合
  
25、单选题  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26、单选题  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_____。 
 A: 明适应
B: 光适应
C: 暗适应
D: 不适应
  
27、判断题  “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_____ 
   
28、单选题  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_____ 
 A: 感觉
B: 感受性
C: 感觉阈限
D: 心理量
  
29、单选题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_____。 
 A: 嗅觉适应的结果
B: 嗅觉对比的结果
C: 嗅觉补偿的结果
D: 嗅觉统合的结果
  
30、单选题  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_____。 
 A: 外部感觉
B: 内部感觉
C: 本体感觉
D: 机体感觉
  
31、判断题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正比关系。_____ 
   
32、单选题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33、多选题  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有_____。 
 A: 肤觉
B: 平衡觉
C: 嗅觉
D: 运动觉
  
34、单选题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_____关系。 
 A: 正比
B: 同比
C: 反比
D: 对比
  
35、单选题  小明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这时他的感觉阈限_____。 
 A: 缓慢下降
B: 急速下降
C: 缓慢上升
D: 急速上升
  
36、单选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指的是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7、单选题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8、简答题  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39、单选题  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_____。 
 A: 感觉的对比
B: 感觉的适应
C: 感觉的相互作用
D: 感觉的后效
  
40、单选题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41、判断题  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_____ 
   
42、单选题  感官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相互作用
D: 感觉动摇
  
43、简答题  举例说明知觉的理解性,其作用是什么? 
   
44、单选题  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45、填空题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____。 
   
46、单选题  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47、单选题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_____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后象症
D: 视觉障碍
  
48、单选题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____。 
 A: 空间知觉
B: 社会知觉
C: 运动知觉
D: 深度知觉
  
49、多选题  知觉的特性有_____。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50、单选题  由于塌方在矿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抢救出来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这一做法的心理学依据是_____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后像
D: 视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