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22-10-07 04:12:08
1、多选题  知觉的特性包括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间接性
E: 理解性
  
2、单选题  乐曲《东方红》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是_____。 
 A: 知觉的恒常性
B: 感觉
C: 错觉
D: 记忆
  
3、单选题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4、单选题  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5、单选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要放慢语速,提高声音,是利用心理学中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6、单选题  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感称为_____。 
 A: 差别感受性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觉阈限
D: 最小可觉差
  
7、单选题  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_____。 
 A: 视觉
B: 听觉
C: 感觉
D: 知觉
  
8、单选题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____。 
 A: 空间知觉
B: 社会知觉
C: 运动知觉
D: 深度知觉
  
9、单选题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10、多选题  空间知觉包括_____。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知觉
E: 运动知觉
  
11、单选题  红、橙、黄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补偿
C: 视觉后像
D: 联觉
  
12、单选题  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相互作用
D: 联觉
  
13、单选题  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14、填空题  ____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5、单选题  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来,这是_____ 
 A: 知觉的整体性
B: 知觉的恒常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不变性
  
16、单选题  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这属于_____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恒常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整体性
  
17、单选题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_____。 
 A: 嗅觉适应的结果
B: 嗅觉对比的结果
C: 嗅觉补偿的结果
D: 嗅觉统合的结果
  
18、单选题  小明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这时他的感觉阈限_____。 
 A: 缓慢下降
B: 急速下降
C: 缓慢上升
D: 急速上升
  
19、多选题  知觉的特性有_____。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20、判断题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_____ 
   
21、单选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是由初中生的知觉活动特性所决定的,该知觉特性是_____ 
 A: 知觉的理解性
B: 知觉的选择性
C: 知觉的整体性
D: 知觉的恒常性
  
22、单选题  吃了糖以后会觉的桔子酸,这是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23、单选题  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等制作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_____ 
 A: 动景运动
B: 运动后效
C: 自主运动
D: 诱发运动
  
24、单选题  双眼视差是_____知觉的重要线索。 
 A: 时间
B: 深度
C: 运动
D: 所有
  
25、单选题  由于塌方在矿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抢救出来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这一做法的心理学依据是_____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后像
D: 视觉对比
  
26、多选题  知觉具有哪些特征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7、单选题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_____。 
 A: 感觉
B: 知觉
C: 感受性
D: 感觉阈限
  
28、单选题  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_____还不成熟。 
 A: 感知能力
B: 注意能力
C: 记忆能力
D: 思维能力
  
29、单选题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_____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后象症
D: 视觉障碍
  
30、单选题  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_____ 
 A: 言语直观
B: 模象直观
C: 实物直观
D: 行为直观
  
31、单选题  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_____。 
 A: 感觉的阈限
B: 感觉的适应
C: 感觉的对比
D: 感觉的相互作用
  
32、单选题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 
 A: 恒常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33、简答题  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34、单选题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5、单选题  黑人的牙齿总是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_____。 
 A: 代偿
B: 适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36、单选题  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37、单选题  “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8、单选题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9、单选题  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是知觉_____特征。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40、单选题  教师批改作业时,用红笔画出作出标记,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41、单选题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42、填空题  ____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3、单选题  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44、单选题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_____ 
 A: 阈限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相对感觉阈限
  
45、简答题  怎样培养和组织学生的观察力? 
   
46、单选题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 空间错觉
B: 时间错觉
C: 运动错觉
D: 视觉错觉
  
47、单选题  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_____。 
 A: 外部感觉
B: 内部感觉
C: 本体感觉
D: 机体感觉
  
48、单选题  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_____ 
 A: 影视直观
B: 实物直观
C: 模象直观
D: 图像直观
  
49、单选题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50、填空题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高,真受性____,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