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10-04 21:48:47
1、多选题 在深度知觉中,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有_____
A: 双眼视差
B: 视野中的高度
C: 线性透视
D: 眼肌的调节与幅合
E: 阴影
参考答案: ABCE
本题解释:
【答案】ABCE。解析: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其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1)单眼视觉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题干为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所以(2)中的线索不符合要求即D选项不正确。
2、简答题 怎样培养和组织学生的观察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单选题 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_____。
A: 对比
B: 联觉
C: 补偿
D: 错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B。解析:本题考查了联觉的涵义。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瞎子阿炳《二泉映月》非常悲伤。
4、判断题 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感觉适应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感觉中,但是,它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可以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如暗适应,也可以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5、多选题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包括_____。
A: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B: 调节与幅合
C: 感觉通道的性质
D: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
E: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性质
参考答案: ACDE
本题解释:
【答案】ACDE。解析: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3)人的态度和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6、单选题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_____。
A: 感知觉
B: 记忆
C: 思维
D: 想象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感知觉。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其他认知过程的基础。
7、单选题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知觉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8、单选题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_____
A: 成正比例关系
B: 成正相关关系
C: 无关
D: 成反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阈限越低,感受越强,成反比。
9、单选题 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_____。
A: 视觉
B: 听觉
C: 感觉
D: 知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没有一个感觉器官可以把这些属性都加以认识,只能通过一个一个感觉器官,分别反映物体的这些属性。每个感觉器官对物体一个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人类要认识世界,第一步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各种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通过信息感受器官从外部世界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通过各种神经器官传递给信息处理器官——大脑,然后再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存贮、变换、加工,去除干扰,以从中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10、填空题 ____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参考答案: 感觉适应
11、单选题 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觉整体性的定义。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人根据自己的只是经验,对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这一特点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12、填空题 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叫____。
参考答案: 知觉
13、单选题 黑人的牙齿总是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_____。
A: 代偿
B: 适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再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再如:《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14、判断题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熏陶,人们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变得特别灵敏,如茶博士的品茶功夫、熟练炼钢工的火眼金睛等。此外,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
15、单选题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_____。
A: 感觉
B: 知觉
C: 感受性
D: 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例如: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滋味,嗅到气味,觉得凉爽,感到疼痛等都是人的感觉。
16、单选题 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相互作用
D: 联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对持续的同一刺激所产生的应激性形态,特别是感受器的适应。
17、单选题 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_____
A: 视知觉
B: 听知觉
C: 视、听知觉
D: 视、感知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看电影的时候主要活动有两点,一是看画面,二是听声音。所以主要知觉活动为视觉和听觉,即视、听知觉。
18、单选题 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_____
A: 言语直观
B: 模象直观
C: 实物直观
D: 行为直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物直观的定义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直观、收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活动。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9、判断题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的关系。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20、单选题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21、判断题 把一个人的优点不加分析的扩大到其他方面称为刻板效应。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这是晕轮效应。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22、简答题 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
②差异律。
③活动律。
④组合律。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3、多选题 知觉的特性有_____。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
24、单选题 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_____。
A: 感觉的阈限
B: 感觉的适应
C: 感觉的对比
D: 感觉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5、单选题 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理解性
C: 选择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本题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就是让学生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理解和解释事物。
26、多选题 空间知觉包括_____。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知觉
E: 运动知觉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7、单选题 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
28、判断题 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前科学概念。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前科学概念: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
29、单选题 黑色皮肤的人牙齿特别白,这是一种_____现象。
A: 适应
B: 联觉
C: 对比
D: 融合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关注题干关键词“黑”与“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30、单选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_____。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想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觉的概念。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1、单选题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注意区分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32、单选题 有的人有时会晕车和晕船,这是因为体内的平衡感受器受到了刺激。这个感受器是在_____
A: 心脏
B: 小脑里
C: 胃里
D: 耳朵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人体有一个平衡感受器,它位于耳朵的内耳里面。当我们的身体变动位置时,感受器就会受到刺激,由神经传达到脑,大脑就会调节我们身体的平衡。当乘车和坐船时,我们的身体过度摇晃,内耳的平衡感受器非常敏感,神经系统的反应也很明显,这时就会产生头昏眼花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是选D项。
33、多选题 知觉具有哪些特征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理解性)、选择性。
34、单选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指的是知觉的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35、单选题 当人从黑暗走人亮处后,视网膜的光感受阈限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____。
A: 适应
B: 对比
C: 明适应
D: 暗适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感觉的相互作用的分类的辨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不同分类在考试中是常考点。通常包含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两大类。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感觉中,但是,它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其中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如从明亮的阳光下进入正在放映的电影院内,起初感到一片漆黑,但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清周围的轮廓了。这种由明到暗的适应叫暗适应。反之叫明适应。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例如,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把相同的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小方块就显得亮些。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吃过糖之后吃橘子,我们会觉得橘子特别酸。本题中从暗处走入明亮的地方完成的是一个明适应的过程。答案为C。
36、单选题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___。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的四大特性的定义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37、单选题 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_____。
A: 外部感觉
B: 内部感觉
C: 本体感觉
D: 机体感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感觉的两大分类的辨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根据引起感觉的刺激物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这类感觉的感受器官位于身体的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的部分,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它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感觉等。因此,本题中提到的视听味觉都属于外部感觉。
38、单选题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的_____
A: 适应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差别感受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关注题干关键词,“……后接着吃……”,这是继时对比。
39、单选题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_____。
A: 绝对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差别感受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差别感觉阈限的定义。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即人们能够觉察出它们的差别,或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
40、填空题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____。
参考答案: 联觉
41、单选题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_____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后像
D: 视觉障碍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再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再如:《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吃完糖后在吃药,就会觉得药特别苦,吃完药后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先苦后甜”。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42、填空题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__。
参考答案: 恒常性
43、单选题 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B。解析: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题干中的关键词“认识它”体现的是知觉。
44、填空题 感觉阈限可分为____与____两种。
参考答案: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45、单选题 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是知觉_____特征。
A: 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6、单选题 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_____。
A: 视觉
B: 色觉
C: 知觉
D: 感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此题容易混淆,一旦确定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所以选C
47、填空题 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____了。
参考答案: 急速下降
48、单选题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时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 空间错觉
B: 时间错觉
C: 运动错觉
D: 视觉错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觉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空间错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错误的反映。时间错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和顺序性(时间先后)、周期性错误的反映。运动错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49、判断题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正比关系。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感觉与感觉阈限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当外界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分析器时,就会产生感觉。分析器的敏锐程度是不同的,即人们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如一种极其微弱的刺激,对一些人能够引起感觉,对另一些人则不能引起感觉,这就说明前一种人的感受性高,后一种人的感受性低。感受性的高低,心理学上用感觉阈限的值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50、判断题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