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5-06-22 20:45:37
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应用) (一)知识的获得 1、知识的感知 (1)感知和观察(了解) (2)知识直观 ■ 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 ■ 模像直观:指在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 ■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3)知识直观效果的提高 ■ 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 加强词语形象的配合 ■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知识的理解 (1)知识概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 正确运用变式 ■ 科学地进行比较 ■ 启发学习自觉概括 (二)知识保持 1、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2)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 ■容量有限7±2 ■易受干扰短时记忆的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两种,主要是听觉编码 (3)长时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 概念: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 ■保息保持时间长久 长时记忆的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 2、运用记忆规律,如何促进知识保持(提高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