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01-17 04:36:57
1、单选题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2、判断题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教育和反面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制度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补充和完善。惩戒犯错学生,不光在于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警示作用。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惩戒教育,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自觉抑制自我行为过分膨胀,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充分说明制定适度的教育惩戒是合理的、有效的。
3、简答题 简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4、单选题 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_____。
A: 全园教育目标
B: 中期目标
C: 近期目标
D: 行为目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某次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近期目标。
5、简答题 动作思维
参考答案:
【答案】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的一种思维形式。
6、多选题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_____。
A: 教育观念现代化
B: 教育内容现代化
C: 教育管理现代化
D: 教育方法现代化
E: 教育方式成人化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考查教育现代化的内涵。除以上选项之外,教育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设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
7、判断题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8、单选题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_____
A: 是权威意见
B: 将有助于他
C: 旁观者的意见
D: 是客观的意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9、填空题 刺激物的____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物理特性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物理特性
10、单选题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遵循_____原则;自我遵循_____原则;超我遵循_____原则。
A: 快乐、社会、现实
B: 快乐、社会、道德
C: 快乐、现实、道德
D: 道德、现实、快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道德原则。故选C。
11、单选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重视学前教育,到_____年,普及学前教育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3年教育。
A: 2015
B: 2018
C: 2020
D: 2012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12、填空题 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____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 基础科学知识
本题解释:
【答案】基础科学知识
13、单选题 _____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A: CAD
B: CMI
C: CAI
D: CBE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14、简答题 元认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
15、填空题 简单的活动最佳动机水平高;复杂的活动最佳动机水平____;适中的活动最佳动机水平中等。
参考答案: 低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低
16、简答题 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
【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7、多选题 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_____。
A: 展开性
B: 物质性
C: 内隐性
D: 观念性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D。参考解析:就心智技能的对象而言,它是一种观念活动,如法则、规则运用自如,因此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就心智技能的形式而言,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里默默地进行,因此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就心智技能的结构而言,它是从完整到压缩、简化,因此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18、简答题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6)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9、多选题 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哪几种途径?_____
A: 亲知
B: 闻知
C: 说知
D: 行知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对于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20、单选题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解析]。
21、填空题 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 ____ 、____ 、 ____ 。
参考答案: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语言直观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22、单选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_____
A: 道德感
B: 美德
C: 理智感
D: 热爱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3、简答题 试述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这些例行的活动可以反应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及行为方式去行动的;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行为没有任何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反应儿童最本质的一些特点,如打针、争吵时孩子的一些行为更直接反应他们的个性特点。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一般而言,所作的纪录最好包括以下内容:①当时的环境,包括场所及人员;②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及教师对孩子的注意程度;③教师要求与否,是个别要求,还是统一要求;④幼儿对教师要求的反应;⑤幼儿的整个行为过程;⑥幼儿的活动结果或效果如何。
前三项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影响幼儿行为的外在因素、幼儿行为的起因、兴趣状态,后三项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行为表现。但要注意,这六项并不是像填答卷似的逐个回答,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的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要完全依据实际观察,要将幼儿的多次行为综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从一次活动出发。评价要客观,不能想当然。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24、单选题 心理学之父是_____。
A: 华生
B: 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D: 冯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冯特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5、判断题 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智力对学习的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智力与学习存在着密切联系。它影响着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但是它不能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情况好坏的是非智力因素。比如说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体的情绪状态等。这道题有一定难度,较难区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题干的大部分表述都是正确的,只有一个词的描述错误。判断题是难度较大的一种题目,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读清关键词,有任何一个关键词是错误的,整道题就可以判错。
26、填空题 “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处境属于____。
参考答案: 双避冲突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双避冲突
27、单选题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_____。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思维力
D: 想象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维是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主要从智力的角度研究思维。所谓智力和能力,就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且并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故选C。
28、单选题 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_____。
A: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直接性动机
D: 志向性动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29、单选题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_____。
A: 综合课程
B: 潜在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学科课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D[解析]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可以是一个大类,如自然、社会;或是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等。根据学科课程的定义可知,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所以本题选D。
30、单选题 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不采用_____。
A: 警告
B: 留校察看
C: 开除
D: 记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解析]由于学生是特殊的教育法律责任主体,一般采用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
31、判断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32、单选题 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_____。
A: 原型定向
B: 原型模型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某种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忖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
33、单选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孩子_____
A: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B: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C: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
D: 学会读书、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错因分析】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的记忆不准确。
34、简答题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35、判断题 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智力开发无需特别训练,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形式教育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36、填空题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映了教学过程中____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本题解释:
【答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37、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是某学校小有名气的数学老师。他备课非常认真,自己对课上和作业里的每道题都事先演练,课堂讲解清晰明确,教学效果良好,课外作业坚持全批全改,发现作业有错误就要求学生订正并罚抄10遍,每次测试都进行细致的质量分析,及时在班上公布每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他每年都挑选几位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自己家里进行辅导,被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学科竞赛的好成绩。他的辅导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收费,但也没有拒绝家长们的礼物。
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联系材料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李老师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并将测试成绩在班上公布,过分强调了学生分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原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材料中,李老师在给学生补课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收费,但是也没有拒绝家长的礼物,给学生树立了非常恶劣的榜样。最后,李老师的做法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原则。关爱学生的原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罚学生抄写作业,涉嫌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全体学生。
38、单选题 分组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A: 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B: 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又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C: 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
D: 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B项是开放教学的特点,C项是复式教学的特点,D项是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故本题选A。
39、单选题 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是_____。
A: 逆向迁移
B: 顺向迁移
C: 垂直迁移
D: 水平迁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所指是顺向迁移。
40、单选题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德发展阶段是_____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坚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内化,即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41、简答题 智力游戏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答案】智力游戏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
42、单选题 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_____。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环境因素
C: 社会文化水平
D: 社会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3、单选题 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70年代强调_____。
A: 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 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C: 智力开发
D: 培养创造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看,20世纪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创造力的培养,80年代重视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44、单选题 在幼儿语言障碍类型中,“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哪种语言障碍的症状?_____
A: 口吃
B: 失语症
C: 语言发展迟滞
D: 发音异常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口吃的症状。发音异常在语言障碍中最常见,包括音的替代、省、添加、歪曲及齿音不清等。失语症是因脑部受伤而致言语功能异常,不能了解语言,亦不能使用语言。语言发展迟滞是指说话时语句破碎且字句少。
45、简答题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①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②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③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是这些知识是具体的、形象的,其个体内部各种知识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幼儿的道德判断也是就事论事,概括性差;④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
46、判断题 教育学只研究教育现象。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教育学不仅研究教育现象,还研究教育规律。
47、简答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H常教育教学是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教育机会,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所在。具体方法和途径有: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48、简答题 试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答案:
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2)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将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后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模仿。
第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以什么方式练、练到什么程度、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第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49、单选题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少儿读物、练习写作、唱歌、演奏乐器、进行手工编织属于_____。
A: 科学技术活动
B: 体育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思想教育活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解析]这些课外活动属于文学艺术活动,故选C。
50、单选题 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_____。
A: 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 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 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 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远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发展到有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