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2-01-17 02:35:26
1、单选题 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_____
A: 双重抑制
B: 单一抑制
C: 前摄抑制
D: 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早上所受的抑制是倒摄抑制,晚上受的干扰是前摄抑制。所以是单一抑制。
2、单选题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_____。
A: 命题网络
B: 产生式系统
C: 图式
D: 认知结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3、单选题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组合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4、单选题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中间难是因为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5、单选题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_____。
A: 反例
B: 变式
C: -概括
D: 抽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概括中两个重要概念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概括,通常我们会运用一些正例、反例和变式。其中正例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如:用麻雀作为正例说明“前肢有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用蝙蝠作为范例,说明“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从概念中可知我们能够明确知道,正例和变式都是归属于某类事物的,但反例是不属于该类事物的。题干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正例,同时也是变式,因此本题选B。
6、单选题 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并列结合学习
C: 相关类属学习
D: 派生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收题干得知这是属于下位学习,下位学习也叫做类属学习。所以选D。
7、单选题 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再学习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对下位学习的概念理解。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8、多选题 知识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_____
A: 程序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E: 描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 AD
本题解释:
【答案】AD。解析:知识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9、简答题 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2)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
(3)学习材料的内容。
10、单选题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11、单选题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_____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前摄抑制概念的考查。
12、单选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_____个组块。
A: 7±2
B: 5±2
C: 8±2
D: 9±2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为7±2个单位(组块)。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
13、单选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要形式是_____。
A: 机械记忆
B: 理解记忆
C: 联想记忆
D: 概括记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14、多选题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一般包括_____。
A: 实例
B: 名称
C: 内涵
D: 外延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
15、单选题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并列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下位学习的概念理解。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6、单选题 在教“鸟”概念时,用蝙蝠突出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_____
A: 命题
B: 案例
C: 反例
D: 正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反例传递最有利于辨别信息。所以,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的是反例。
17、单选题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属于_____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倒摄抑制概念的考查。
18、简答题 【简答题】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课题的性质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
(3)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4)解决问题的策略
19、单选题 利用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被称为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动作直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即对知识直观的几种直观方式的辨别与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本题中,图表、模型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因此图表、模型、幻灯片属模像直观。
20、单选题 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_____
A: 理性概括
B: 具体概括
C: 感性概括
D: 方位概括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对感性概括概念考查。
21、简答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知识理解的水平?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理解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2)运用变式与比较;
(3)知识的系统化;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22、填空题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称之____。
参考答案: 知识
23、多选题 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_____。
A: 命题网络
B: 产生式系统
C: 图式
D: 认知方式
E: 概念网络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
24、单选题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25、单选题 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符号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26、填空题 “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启示是____。
参考答案: 要及时复习
27、简答题 『案例分析一』某班班规中,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中出现错误必须“漏一补十”、“错一罚十”,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也采用这一处罚措施。你怎样看待这一班规或措施?请阐述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2)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3)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28、单选题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_____。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体概念同化的典型形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概念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楗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奥苏贝尔把概念的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概念同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学生对他人形成的经验进行直接的掌握、吸收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因此本题选A。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另一种出题方式,考查概念形成过程的典型方式,这个时候应该选B。概念形成是个体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过程。
29、单选题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 语义记忆
B: 感觉记忆
C: 工作记忆
D: 情绪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30、单选题 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描述且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的知识是_____
A: 理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描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31、单选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分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
32、单选题 根据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的学习是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技能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33、多选题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规则学习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命题学习概念的理解与识记。
【参考答案】CD
【名师点睛】在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对选项中的几个概念进行区分。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都是奥苏贝尔根据知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符号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它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是加S提出的有关学习的分类概念。规则学习是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学习。因此本趙选CD。如果该题出现在单选题中,考生要选择最确切的答案,即为命题学习。
34、单选题 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_____
A: 同化
B: 痕迹消退
C: 压抑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35、单选题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_____
A: 概念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6、单选题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一种是集中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地_____
A: 集中学习优于分散学习
B: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C: 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一样好
D: 集中学习适合于女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对于篇幅较少、内在联系强的内容,采用整体识记效果较好。对于一段很长的内容,可以将之分成几部分识记,记忆速度会更快。另外,分散复习还可以是从时间上考虑,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对于大多数学习来说,分散复习更有益于记忆内容的长期保持。
37、单选题 对遗忘原因的一种古老的解释理论是_____
A: 消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动机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38、简答题 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的学习。
参考答案: 150
39、单选题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规则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0、单选题 高原期常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_____
A: 开始阶段
B: 中间阶段
C: 结束阶段
D: 全过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操作技能练习曲线的特点。①开始阶段进步快;②中间阶段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③后期阶段进步较慢;④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41、单选题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_____。
A: 集中复习
B: 分散复习
C: 及时复习
D: 适度复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提出,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甲乙两班同学有无及时复习产生的两种不同记忆保持量可知,防止遗忘应及时复习。
42、单选题 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
A: 上位学习
B: 符号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43、单选题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只是获得、保持和_____
A: 知识巩固
B: 知识运用
C: 知识提取
D: 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考查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它包括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44、单选题 小明背诵一首唐诗,背诵了10遍刚刚好能回忆出来,那么小明需要再背_____遍,记忆效果更佳。
A: 3
B: 4
C: 5
D: 6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l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因此,答案选C。
45、单选题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合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命题学习概念的理解。
【名师点睛】
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6、单选题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之为_____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概念性知识
D: 命题性知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47、单选题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体的体积公式V=SH,这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上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48、判断题 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
49、简答题 【简答题】根据记忆规律,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记忆最重要的是要克服遗忘,遗忘的进程都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因此,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安排复习。
(2)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③复习方式多样化。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50、多选题 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_____
A: 知识的获得
B: 知识的保持
C: 知识的提取
D: 知识的转化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即:获得、保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