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1-03-24 01:24:43
1、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学习评定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
B: 测验是评价的一种特定的形式
C: 测量是评定的主要依据
D: 评定比测量和测验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
2、单选题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___。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3、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向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4、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5、填空题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分____、____、自我强化。
6、单选题 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某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_____。
A: 替代强化
B: 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负强化
7、单选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_____。
A: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8、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问题,就有学生不举手就大声地说出答案,不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机会(由于没有思考,大多时候说的又是错误答案);或者有的老师说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会引起下面的不必要的讨论;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随便插话;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会争论不休,教师难以把握……
请问你如何应对案例中的这类课堂现象?
9、判断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教师心理及健康教育等。_____
10、单选题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巳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人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__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11、单选题 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权威水平
12、单选题 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_____。
A: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 人心不足蛇吞象
C: 前怕狼后怕虎
D: 吃药治病又怕痛苦
13、单选题 “矫正错误”是注意的_____
A: 选择功能
B: 整合功能
C: 维持功能
D: 调节和监督
14、多选题 有些小学生喜欢与同伴和教师合作,把课堂看成社交的场所,愿意同他人交换意见,也乐意帮助别人,教师对这类儿童应该_____。
A: 注意发扬其温和、乐观、谦虚、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B: 注意防止他们在协作学习时,与他人交换意见变成被动听取别人意见
C: 鼓励其独立思考后参与讨论
D: 防止其轻率和冲动地对问题作出结论
15、单选题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_____。
A: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B: 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C: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D: 具体形象思维形式不变
16、单选题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_____。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单选题 在听觉实验中,将一只手表放在离被试者耳朵2cm的地方,被试者能听到“滴答”声,当手表移到8cm处时,被试者仍能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这属于_____。
A: 注意的起伏性
B: 注意的周期性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转移性
18、判断题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依靠班主任以及家长,其他教师无能为力。_____
19、多选题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_____予以劝诫、制止。
A: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
B: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在居民委员会
C: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村民委员会
D: 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E: 公安机关
20、填空题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____、制度文化构成。
21、单选题 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班集体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称为_____。
A: 班级建设
B: 班级制度管理
C: 班级管理
D: 班级活动
22、单选题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_____。
A: 选择性和整合性
B: 指向性和集中性
C: 集中性和维持性
D: 指向性和选择性
23、单选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水不是死水,是常流常新的活水。这说明教师应该做到_____。
A: 爱国守法
B: 爱岗敬业
C: 关爱学生
D: 终身学习
24、单选题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_____。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
D: 平衡论
25、单选题 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_____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兴趣
26、多选题 思维的特征包括_____。
A: 思维具有概括性
B: 思维具有间接性
C: 思维具有客观性
D: 思维具有规律性
E: 思维具有准确性
27、多选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_____。
A: 发展的连续性
B: 发展的定向性
C: 发展的不平衡性
D: 发展的差异性
E: 发展的阶段性
28、单选题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_____。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 缺乏良好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29、多选题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有_____。
A: 有损害事实
B: 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C: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D: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E: 损害事实严重
30、单选题 教师在课堂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是_____。
A: 创造思维
B: 聚合思维
C: 发散思维
D: 直觉思维
31、单选题 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_____。
A: 生物起源论
B: 交往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
32、单选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的核心是_____。
A: 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33、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学生王某平时特别贪玩,经常瞒着父母逃学,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薛老师采用了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均无效果,最后建议学校开除王某。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将王某开除学籍。
(1)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本案例。
34、单选题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_____。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35、单选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_____。
A: 育人为本
B: 提高质量
C: 促进公平
D: 改革创新
36、单选题 在教育法律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的是_____。
A: 《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37、判断题 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体操是一种学习现象。_____
38、单选题 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_____。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39、单选题 认知领域中超越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的是_____。
A: 知识
B: 领会
C: 应用
D: 分析
40、判断题 学校可开除未成年小学生。_____
41、判断题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自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_____
42、单选题 下列属于少先队活动基本形式的是_____。
A: 劳动教育
B: 科学教育
C: 体育和美育活动
D: 阵地活动
43、简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____日内,作出处理。
44、单选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_____。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交往性
C: 认识的教育性
D: 有领导的认识
45、单选题 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是_____。
A: 国务院
B: 教育部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46、单选题 有位教师经常外出开会,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纪律居然井然有序。这一教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_____。
A: 仁慈专断型
B: 民主型
C: 强硬专断型
D: 放任型
47、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48、单选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_____的德育方法。
A: 宣传效应
B: 榜样示范
C: 品德评价
D: 陶冶教育
49、简答题 教育平等的涵义是什么?
50、单选题 义务教育具有_____性的特点。
A: 选择
B: 保送
C: 自愿
D: 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