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0-12-31 00:14:12
1、多选题 克服焦虑的原则有_____。
A: 运用想象
B: 正面迎战
C: 认清焦虑状况
D: 不回避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
【答案】BD。解析:克服焦虑的原则有不回避和正面迎战
2、单选题 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70年代强调_____。
A: 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 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C: 智力开发
D: 培养创造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看,20世纪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创造力的培养,80年代重视个性、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3、多选题 “三个面向”主要是指_____。
A: 面向21世纪
B: 面向现代化
C: 面向世界
D: 面向未来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C,D。参考解析:。
4、多选题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有_____
A: 西周国学
B: 汉代太学
C: 唐代国子学
D: 宋代书院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监均属于官学体系,宋代书院属于官学体系之外的地方性私人教育组织。
5、单选题 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行程中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阿德勒
B: 弗洛伊德
C: 斯普兰格
D: 荣格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这是2009年福建福州市的一道招教考试题。题目有些超纲,涉及较为深入的心理学知识。现在教师招聘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加考试难度,各个省市都会出现一些超纲题目。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影响人格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三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阿德勒也关注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但是他的切入点比较特别,重点关注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观点。比如:老大往往是众
人注意的对象,个性上值得依赖,而且会努力上进。对弟妹会有嫉妒心,常为弟妹的出生深感不安,他们大都轻视别人。老二总是企图超过老大以引起父母注意,大都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不墨守成规,一般比较干练、果断,通常反对老大等。
6、多选题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
A: 教师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C: 任务促成的纪律
D: 自我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参考解析:课堂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7、单选题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_____
A: 以谋生为主要目的
B: 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 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D: 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教师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包括: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符合与其教师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身体状况、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8、单选题 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_____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福禄贝尔
D: 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卢梭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
9、填空题 课程评价主要有____、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
参考答案: 诊断功能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诊断功能
10、填空题 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____。
参考答案: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本题解释:
【答案】《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11、简答题 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参考答案: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12、单选题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_____。
A: 学习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奥苏伯尔将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13、单选题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是_____。
A: 结构教学
B: 程序教学
C: 认知教学
D: 情境教学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14、多选题 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_____。
A: 正式评价
B: 非正式评价
C: 相对性评价
D: 绝对性评价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答案】CD。解析: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育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成绩。绝对性评价是评价标准不依赖于其他学生的表现,而是依赖于学生对所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
15、多选题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用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观点。
请根据相关教育理论,对案例中师生的表现作个评价()。
A: 教师备课时无法预见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见机行事,就势下坡,以摆脱尴尬,引导学生讨论是为了拖延事件,直接导致这堂课无标准答案。
B: 教师备课时无法预见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但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有效处理了突发事件,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C: 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遵循教师要求,表明这个学生平时就不遵守纪律,胆大妄为,日无师长,无视权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
D: 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遵循教师要求,表明这个学生平时学习就思维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从众,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
【答案】BD。解析:A、C说的不是很准确。
16、单选题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_____。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 ①②⑧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7、单选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他律水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是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的考查。大部分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水平都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习俗水平。所以,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习俗水平。
18、单选题 最早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教育具有教育性即教育性教学原则,最早提出者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19、填空题 儿童发展受____、____、____的影响。
参考答案: 遗传 发育 环境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遗传发育环境
20、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_____。
A: 关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教书育人
D: 终身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由此,为人师表这一规范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1、填空题 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属于____。
参考答案: 肯定性训练
本题解释:
【答案】肯定性训练
22、填空题 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原动力是____。
参考答案: 好奇心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
好奇心
23、判断题 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先天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24、简答题 直观行动思维
参考答案:
【答案】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25、简答题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针对性;(2)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3)引导总结。
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目的、制定计划;(2)做好充分准备;(3)]111强指导;(4)做好总结工作。
26、简答题 简述幼儿想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
幼儿想象的特点表现在:
(1)幼儿想象的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
(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幼儿想象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
(4)幼儿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27、单选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_。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画线是复述策,是认知策的一种。
28、简答题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29、简答题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0、填空题 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参考答案: 趋向或接近
本题解释:
【答案】趋向或接近
31、单选题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_____。
A: 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 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 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 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2、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有_____
A: 因材施教
B: 藏息相辅
C: 有教无类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藏息相辅”是《学记》中的内容,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教育思想。因此,正确答案选AC。
33、多选题 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_____等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
A: 困难
B: 问题
C: 假设
D: 验证
E: 结论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答案】ABCDE。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几个阶段。
34、单选题 _____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培养创新精神
C: 实施应试教育
D: 重视能力培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35、单选题 关于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B: 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可简述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C: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6、简答题 家园合作
参考答案: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7、多选题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_____
A: 分散复习
B: 及时复习
C: 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
D: 对材料进行精加工
E: 增加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答案】ABCDE。解析: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8、单选题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了,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是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是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_____。
A: 集中复习
B: 分散复习
C: 及时复习
D: 适度复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提出,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甲乙两个同学有无及时复习产生的两种不同记忆保持量可知,防止遗忘应及时复习。
39、判断题 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解析: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是正确的。
40、单选题 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_____。
A: 负迁移
B: 纵向迁移
C: 横向迁移
D: 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从“角”这一概念的学习而影响到“钝角”等概念的学习,属于纵向迁移。
41、单选题 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_____
A: 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 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 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 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与听觉有关,去找妈妈与视觉有关。
42、单选题 “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_____。
A: 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分化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该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根据以上定义,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应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D。
43、简答题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44、多选题 对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有_____。
A: 有效性
B: 全面性
C: 可靠性
D: 简洁性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参考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全面,还应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45、简答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如出一辙。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理论受杜威的直接影响。但两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却完全不同。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陶行知认为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而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生活,学校更不能。那么教育就必须与儿童的生活融为一体,教育的本质是让儿童适应生活。可以说,陶行知比杜威更强调生活。在学校和社会之间,陶行知的提法是“社会即学校”,意思是社会含有学校的意思,因为到处是生活,那么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也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中国缺少教育的国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普及的思想。而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他是想把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是从实用主义考虑的。因此,他们的理论虽有极深的渊源,但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却是不同的。
46、单选题 某同学把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和鲁迅诞生于1881年放在一块记忆,这是使用了_____。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计划策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故本题选B。
47、单选题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_____。
A: 公立教育
B: 雅典教育
C: 教会教育
D: 实科教育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欧洲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统治阶级有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两个阶层。为他们服务的教育是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宗教性。
48、简答题 德育
参考答案:
【答案】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9、单选题 _____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50、单选题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_____。
A: 美育
B: 体育
C: 智育
D: 德育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