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三章)

时间:2014-12-24 18:05: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1、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

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原因的根据。人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体现: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

(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

(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意义:确立正确的人的本质观,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师生关系。

2、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1)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要求)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 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要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客体,更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3)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3、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何?

含义: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包括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两方面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

(2)同样,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4、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秩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基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的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5、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 遗传决定论::英国的高尓登和美国的霍尓。观点: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 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3) 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观点:人的发展是由遗 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多个方面影响,是辩证统一的观点。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影响人身心发展有那些因素?

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2、什么是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

遗传作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人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3、 什么是遗传素质?如何理解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

遗传作用 :

(1)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 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

4、 什么是环境?如何理解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人的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作用的因素。

作用:(1)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 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 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5、试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及其表现?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

(1)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初中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1)12、13岁至15、16岁,是人生过程中后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学生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是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理想自我;

(2)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 意义;

(3)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4)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5)自我能力方面,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3、高中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1)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2)青年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4、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负有重要的责任;

(2)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会对今后生道路作出正确自主选择的重要条件。


Problems loom large when men don't. 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
Human pride is human weakness. 人类的骄傲即是人类的弱点。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