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0-02-16 04:02:18
1、单选题 学生在学过“昆虫”的概念后,又来学习“蝉”这一昆虫,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有关概念同化分类的理解,即对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辨别。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结合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符号学习是另一套分类系统,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多选题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_____。
A: 归属学习
B: 并列结合学习
C: 符号学习
D: 概念学习
E: 命题学习
参考答案: CDE
本题解释:
【答案】CDE。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的。
3、单选题 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_____次
A: 20
B: 25
C: 30
D: 40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根据达到150%是最佳记忆效果计算,20*150%=30次。
4、单选题 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符号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5、单选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分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
6、判断题 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实验研究表明整体识记效果最佳。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复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实验研究表明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7、单选题 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归属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的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符号学习是另一套分类系统,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8、单选题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分别为_____。
A: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B: 命题和命题网络
C: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命题和命题网络
D: 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表征。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9、多选题 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_____。
A: 符号
B: 名称
C: 内涵
D: 外延
E: 结构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第一,名称,即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第二,内涵,即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第三,外延,即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闲此,答案选BCD。
10、简答题 『案例分析一』某班班规中,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中出现错误必须“漏一补十”、“错一罚十”,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也采用这一处罚措施。你怎样看待这一班规或措施?请阐述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2)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3)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11、单选题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合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命题学习概念的理解。
【名师点睛】
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2、单选题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 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驟,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如:怎样操作一台机器;怎样解答数学题或物理题等。因此题干中ABD均是程序性知识的概念。只有C项描述的是陈述性知识。
13、单选题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_。
A: 变化
B: 改变
C: 变式
D: 突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变式定义的掌握程度。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题干就是变式的定义。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他几项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
因此直接排除。
14、填空题 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变式
15、单选题 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_____。
A: 操作模仿
B: 操作整合
C: 操作熟练
D: 原型定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操作整合概念的考查。
16、简答题 【简答题】根据记忆规律,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记忆最重要的是要克服遗忘,遗忘的进程都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因此,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安排复习。
(2)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③复习方式多样化。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17、单选题 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程序性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概念理解的考查。
18、单选题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属于_____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倒摄抑制概念的考查。
19、多选题 概念学习有两种形式,概念的教学也有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
A: 例——规法
B: 规——例法
C: 规——例——规法
D: 实物法
E: 概括法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概念学习既然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那么概念的教学也可采取相应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从例子到规则,叫做“例一规法”;另一种方法是从规则到例子,叫做“规一例法”。当然,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这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一例一规法”。因此,答案选ABC。
20、单选题 概念获得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概念的最主要形式是_____。
A: 概念的形成
B: 概念的同化
C: 概念的顺应
D: 概念的迁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概念同化的考查。
21、单选题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规则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2、单选题 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并列结合学习
C: 相关类属学习
D: 派生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收题干得知这是属于下位学习,下位学习也叫做类属学习。所以选D。
23、单选题 在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组合学习
D: 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上位学习法的概念理解考查。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24、单选题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_____。
A: 集中复习
B: 分散复习
C: 及时复习
D: 适度复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提出,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甲乙两班同学有无及时复习产生的两种不同记忆保持量可知,防止遗忘应及时复习。
25、判断题 过度学习意味着重复次数越多越好。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过度学习这一知识保持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过度学习达到150%时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超过这个程度学习的效果会变差。因此,过度学习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26、单选题 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归属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上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27、单选题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规则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8、单选题 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前后一样快
D: 忽快忽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发生得很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
29、单选题 直观教学方式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下面属于实物直观的是_____
A: 录象带
B: 图表
C: 标本
D: 幻灯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直观、收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活动。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0、单选题 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_____
A: 同化
B: 痕迹消退
C: 压抑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31、单选题 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
A: 派生类属学习
B: 相关类属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此题是对并列结合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32、单选题 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_____
A: 复述
B: 记忆
C: 练习
D: 反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33、单选题 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_____
A: 识记能力
B: 再认能力
C: 复述能力
D: 回忆能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34、单选题 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_____。
A: 理性概括
B: 具体概括
C: 感性概括
D: 方位概括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的过程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这要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本题解析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看到就认为”,表明这种概括的过程非常快,依据的是表面的一些现象,因此属于感性概括。故本题选C。
35、单选题 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奥苏贝尔
B: 班杜拉
C: 阿特金森
D: 艾宾浩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36、单选题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
A: 知识巩固
B: 知识运用
C: 知识提取
D: 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的过程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知识的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是学习者将言语符号中的知识内化为个人内在认知结构中的具体知识的过程,作为一种间接获得经验的心理过程,知识的学习一般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37、单选题 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_____
A: 动作表征
B: 符号表征
C: 映象表征
D: 表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symBAliCrepresentAtion)——儿童运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
38、单选题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___
A: 程序性知识
B: 直观的知识
C: 实用的知识
D: 可应用的知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分析: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A)
39、单选题 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总括学习
C: 下位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当新知识花概括程度上低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新知识从属于旧知识时,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即自上而下的学习。因此,答案选C。
40、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_____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想象直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模象直观教学概念理解的考查。
41、单选题 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的理论是_____
A: 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调节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动机说。它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42、简答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知识理解的水平?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理解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2)运用变式与比较;
(3)知识的系统化;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43、单选题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造取可食的水果,又造取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利于学生准备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_____
A: 正例与反例的配合法
B: 变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分析:正例与反例配合法就是肯定正例突出关键消息,否定实例加以鉴别;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比较是从方法学的角度促进知识的概括。直观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44、单选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表征的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几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是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式。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的表狂方式。另一个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驟,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啟进行表征。
45、简答题 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的学习。
参考答案: 150
46、单选题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语言直观
D: 虚拟直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
47、单选题 一般而言,学习的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较好?_____
A: 50%
B: 100%
C: 150%
D: 200%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48、填空题 在知识学习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____。
参考答案: 本质
49、简答题 【简答题】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课题的性质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
(3)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
(4)解决问题的策略
50、填空题 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____。
参考答案: 抽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