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9-06-20 03:38:54
1、单选题 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_____
A: 注意
B: 感知觉
C: 思维
D: 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2、单选题 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悬念而导人新课。这种导人方式称之为_____
A: 直接导人
B: 练习导人
C: 事例导人
D: 悬念导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3、单选题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_____
A: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D: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的是对学生的高度理解和尊重。
4、单选题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_____
A: JL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 JL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 JL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 JL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5、单选题 关于学校文化,表述 错误的是_____
A: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B: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C: 学校硬件设备属于物质文化
D: 学校文化并非成员天然形成,而是共同习得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6、单选题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_____
A: 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 维持班级秩序
C: 形成良好的班风
D: 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
7、单选题 上好一节课的最根本标准是_____
A: 教学目的明确
B: 教学内容正确
C: 教学方法灵活
D: 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上课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故上好一节课的最根本标准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8、单选题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_____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但情绪不稳定。
9、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 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因素。
10、单选题 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_____
A: 培养与推动
B: 共性与个性
C: 影响与干预
D: 制约与促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社会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如生产力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教育内容和手段,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而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文化知识。
11、单选题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_____
A: 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 九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C: 十二年一贯的整体设置
D: 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12、单选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_____
A: 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正面教育原则
D: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13、单选题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_规律的反映。_____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14、单选题 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和程度的不同。“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指的就是人与人在能力发展的时间早晚和到达程度上的不同。
15、单选题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 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这种课堂总结方式属于_____
A: 系统归纳
B: 比较异同
C: 集中小结
D: 领悟主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16、单选题 在教育学史上,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的英国教育家是_____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洛克
D: 卢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的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17、单选题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_____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8、单选题 一位教师经常会反思同事们怎样看自己,领导觉得自己干工作怎么样,这个教师目前处于( )阶段。_____
A: 关注学生
B: 关注生存
C: 关注情境
D: 虚拟关注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关注生存阶段的老师一般都是新老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因此,这位教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故选B。
19、单选题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_____
A: 知识的传授
B: 发展学生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语出《老子》,表达的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20、单选题 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_____
A: 科技活动
B: 学科活动
C: 社会活动
D: 技能活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科技活动有多种形式,如科技班会、科学知识讲座、参观、调查、科技演示、科技知识竞赛、科技游戏等。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属于科技活动。
21、单选题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 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A、B、D描述的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22、单选题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荀子这句话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23、单选题 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 班级教学
B: 分组教学
C: 复式教学
D: 个别教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24、单选题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于_____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孟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25、单选题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人方式称之为_____
A: 直观导人
B: 练习导人
C: 事例导人
D: 悬念导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属于直观手段,运用直观手段属于直观导人。
26、单选题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_____
A: 教育方针
B: 教育政策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7、单选题 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属于下列选项中哪一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_____
A: 校长办公室
B: 教务处
C: 政教处
D: 总务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校长办公室是校长领导下的办事机构,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校长办公室的职责包括:负责学校的对外联络;接待和处理来访和信访;管理人事和安全保卫;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进行学校各项工作的报表统计;收集和分析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反馈信息;安排校长的重要日程;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28、单选题 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_____
A: 依赖性
B: 向师性
C: 接受性
D: 可塑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此题中小学生模仿老师,体现了向师性。
29、单选题 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_____
A: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 高尚的动机
D: 成就动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30、单选题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它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启发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指施教者杂乱无章施教而不按顺序进行,打乱了章法,就不可收拾了,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故选A。
31、单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
A: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 建构主义理论
C: 行为主义理论
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其在教学上的意义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直接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32、单选题 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 复式教学就是单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故选B。
33、单选题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心理。
34、单选题 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_____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自然学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由老师发起,并有双边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可判断为谈话法。故选B。
35、单选题 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_____
A: 导、学、习、行
B: 学、思、习、行
C: 闻、行、忠、信
D: 知、情、意、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包括学、思、习、行。
36、单选题 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_____
A: 实验法
B: 参观法
C: 实习法
D: 演示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属于参观法。
37、单选题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_____
A: 教育观察法
B: 自然实验法
C: 实验室实验法
D: 教育调查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38、单选题 小明最近一个周的情绪一直不高,他的班主任王老师为了了解情况去小明家进行家访,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_
A: 创造性
B: 长期性
C: 示范性
D: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班主任老师进入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这体现了劳动空间由学校之内延伸到了学校之外,是教师劳动空间广延性的表现。
39、单选题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哪几个字概括?_____
A: 班、课、室
B: 师、生、课
C: 师、生、时
D: 班、课、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40、单选题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_____
A: 皮亚杰
B: 劳伦兹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41、单选题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_____
A: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 制度化教育阶段
C: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 学校萌芽阶段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前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学校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的确定;②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是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42、单选题 当有学生中暑时,下列选项中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 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处
B: 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
C: 让病人躺下,垫高头部
D: 服用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其头部,再服用一些仁丹或十滴水等药物。
43、单选题 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科技、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_____
A: 深化课堂教学
B: 培养竞赛人才
C: 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 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兴趣小组作为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44、单选题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____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内部动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45、单选题 “跳一跳,摘个桃”是因为学生存在_____
A: 关键期
B: 高峰期
C: 最近发展区
D: 平衡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巳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平地上就是儿童现有水平,能够到桃子的髙度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高度差就是最近发展区。
46、单选题 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_____
A: 焦虑症
B: 恐惧症
C: 强迫症
D: 抑郁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47、单选题 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道德行为。
48、单选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_____
A: 提高学习成绩
B: 矫正学生问题行为
C: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D: 发展学生能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49、单选题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这些观点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
A: 启发性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产婆术”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均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0、单选题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_____
A: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