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8-11-07 06:47:38
1、判断题 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
2、单选题 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_____。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本题是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3、判断题 信息技术改变的是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解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4、简答题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这些人的观点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作出判断后给出依据,并阐述影响人身心发展诸因素及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念。人的身心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
(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如: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转变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必要的遗传素质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因素。
5、简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6、单选题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
A: 互补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本题是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7、单选题 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B: 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
C: 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D: 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 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遗传素质不能预定人的发展。
8、填空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____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环境
9、单选题 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学者是_____
A: 华生
B: 洛克
C: 焉尔顿
D: 霍尔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10、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
A: 环境因素
B: 社会条件
C: 主观努力
D: 成熟机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格塞尔关于人身心发展观念的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该实验让双胞胎哥哥在48周开始接受爬楼梯的训练,而让弟弟在52周才开始训练,虽然训练时间早晚不同,但哥哥和弟弟都在54周能够顺利通过爬楼梯的测验。格塞尔认为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会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11、单选题 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决定个体身心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条件是_____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体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单选题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属于哪种儿童发展观_____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实践论
D: 辐合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略
13、单选题 _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遗传
B: 学校教育
C: 环境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14、单选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_____
A: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B: 善于因材施教
C: 长善救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D: 善于抓住关键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略
15、单选题 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由高到低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等。其中,“圣人”是先知先觉者,无需教育;而“斗筲”之性不可移,教也无用。这种观点属于_____
A: 环境决定论
B: 教育主导论
C: 遗传决定论
D: 外因决定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董仲舒的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是遗传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16、简答题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与遗传素质、环境(指家庭和儿童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相比,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包括: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教育工作是由受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来进行的。
第三,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
17、单选题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_____。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能动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均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导源于经验。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否定了遗传的作用。
18、填空题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种观点是典型的____。
参考答案: 内发论
本题解释:
解析:回答“遗传决定论”也是正确的。
19、填空题 ____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与自觉化的特殊功能。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
20、单选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_。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和成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21、多选题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有_____。
A: 社会因素
B: 主观努力
C: 遗传
D: 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 B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C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主观努力和遗传.
22、单选题 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叫作_____
A: 个体身心发展
B: 个体身心变化
C: 个体身心素质
D: 个体身心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23、单选题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_____。
A: 现实性
B: 必然性
C: 可能性
D: 方向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4、简答题 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以及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1)这位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
是辩证的。一方面,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发展,青少年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受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要使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
(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该家长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没有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的学习基础,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必然会适得其反。
(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案例中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这正是家长的强迫性教育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真正的发展是需要以兴趣为导向的,是需要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在对孩子有所要求和尊重孩子意见之间取得平衡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5、简答题 简要评价“教育万能论”。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
26、单选题 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_____。
A: 遗传素质
B: 社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27、单选题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_____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 威尔逊
B: 格塞尔
C: 华生
D: 洛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略
28、单选题 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_____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本题表现的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29、判断题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正确
【名师点睛】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0、简答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31、单选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_____
A: 因材施教
B: 善于抓关键期
C: 循序渐进
D: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2、单选题 “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
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33、单选题 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特征。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34、单选题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___。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
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5、单选题 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年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6、简答题 某学校的几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聊,甲老师说:“我们班的张某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倒数第一,真是没办法了,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乙老师说:听说他爸爸是登板车的,也就是小学文化。不像我们班的王某,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丙老师说:“就是嘛,这也不能怪我们教育得不好。俗话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几位老师的观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步,阅读案例材料,定位考查知识点。
这个案例首先抓住题干,“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几位老师的观点”。紧扣考点,说明要运用的是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而不能运用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再来详读材料,题干中叙述的是两位老师依据家长的背景不同得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观点。关键落脚点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结论。经过思考,可知这个观点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确定答题方向。
第二步,结合案例材料,详细论述。
结合材料中老师的叙述,“他爸爸是登板车的”,“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具体评析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知识点定位在教育学部分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关系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遗传决定论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步,回顾案例材料,总结叙述。
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叙述答题还没有完成,接下来必须总结分析,或进一步阐发。题意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除了受遗传的影响还受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因素的影响。叙述完这一点,才能分析完成整个案例,答题结构完整。
本题参考答案详解如下:
材料中的几位老师持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忽视了遗传素质、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对人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身心发展。最后,个体发展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它能有效的整合遗传、环境、
所以,单纯强调遗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片面的,更抹杀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综上所述,考生在面对案例分析题的时候切记不要任由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而应理清思路,找准考点,结合材料详细、具体的分析,理清答题思路,逻辑层次严谨,掌握答题三步定位法,这样才能在主观题部分得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37、单选题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_____。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社会决定论
D: 个体本位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8、填空题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被称为____。
参考答案: 发展关键期
39、单选题 “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_____的影响。
①禀赋②家庭环境③社会环境④教育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因此,D选项正确。
40、多选题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
A: 遗传
B: 环境
C: 学校教育
D: 性格
E: 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 ABCE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掌握。
【参考答案】ABCE
【名师点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后天因素包括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D项中“性格”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而非影响因素。
41、简答题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发表了題为《人类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的研究报告,他认为“个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4岁发展到40%,4到8岁再发展30%,8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如果儿童在这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量就受到了严重的妨碍”。
青少年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是每年匀速地发展,而是经历过几次发展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在这一年内,婴儿身高增长25厘米左右,体重增加7公斤左右。然后就缓慢下来,每年平均身高增长2~3厘米,体重增加2~3公斤。第二次高潮是六、七岁,这个时期身高、体重的发展不是那么显著,而明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和心理上。6岁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以上,儿童的生理、心理状况已经为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三次高潮是青春发育期,也就是少年期。女孩子大约在十二三岁,男孩子大约在十四五岁。这个时期身高每年增长7~8厘米,体重增加5~6公斤。少年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儿童的特征,又有了成人特征的萌芽。
根据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均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正如材料中所显示的,人的身高体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即出生的第一年和青春期。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如材料所示,人的智力在8岁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性的成熟则要晚得多。
(2)如以上材料所示,在这一时期内,对个体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42、简答题 “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哪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掌握。
【参考答案】“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机体和环境是在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内部矛盾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脱离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便失去了现实的土壤。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存在差异。环境越丰富,人的视野就越开阔,人的社会化进程就越快。
43、单选题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甚至有的教育还在摧残儿童。”这说明_____
A: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性作用
C: 教育比遗传素质更能影响人的发展
D: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
44、单选题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_____。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内发论观点。
45、简答题 试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勤能补拙”体现的教育学原理。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离开这种外部条件,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勤能补拙”体现了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发展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46、单选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它决定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47、单选题 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_____。
A: 因材施教
B: 循序渐进
C: 抓关键期
D: 扬长避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意义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正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在对个体进行教育时要把握住关键期。比如,儿童口语在2—3岁时发展迅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口语的训练。正如《学记》中所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48、单选题 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_____
A: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略。
49、单选题 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_____现象。
A: 关键期
B: 依恋期
C: 混沌期
D: 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意思是: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
50、单选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要做到_____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同时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