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3-01-13 07:50:14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赞科夫
A.实用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验主义
D.进步主义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A.华生
B.霍尔
C.高尔顿
D.洛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