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09年7月福建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附答案)

时间:2012-12-25 19:55: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个别教师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对学生关禁闭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2.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之一是(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了解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建立学生档案
3.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 )
A.要写好教案
B.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C.要了解学生
D.声音要宏亮
4.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哪一条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观点,强调的是( )
A.学习的兴趣
B.学习的过程
C.学习的要求
D.学习努力的程度
6. 王安石的《伤仲永》说明了( )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 )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面向全体学生
C.强调创新教育
D.取消应试教育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是( )
A.普遍发展的人
B.个性全面发展的人
C.充分发展的人
D.自由发展的人
9.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演示法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11.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 )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复式教学
12.我们把具有统一标准、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叫做( )
A.客观性测验
B.问题情境测验
C.标准化测验
D.论文式测验
13.狭义的德育专指( )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1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规定出自( )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宪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5.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少先队活动
1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 )
A.榜样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17.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D.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18.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这种课外活动属于( )
A.文学艺术活动
B.社会活动
C.科技活动
D.学科活动
1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个规定出自( )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宪法》
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 )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思想教育
D.理想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_________。
22.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学生和____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23.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所以心理学家提出了_________概念。
24.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_________仍起着作用。
25.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_________。
26.学校课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和——的差异性。
27.班会有三个特点:_________、自主性、针对性。
28.________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9.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
3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_________人员。
31._________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2.所谓_________,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
33.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
34.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_____。
35.有人为了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主张将课外活动更名为“_________”。应该指出,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36.以_________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3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_________教学。
38.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种教学是在贯彻_________原则。
39.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
40._________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2.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3.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哪些?
4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4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D 5.B 6.D 7.B 8.B 9.C
10.C 11.B 12.C 13.C 14.C 15.A 16.C 17.A 18.B
19.C 20.C

二、填空题
21.教科书
22.教师
23.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24.无意注意
25.基础
26.学生
27.集体性
28.教科书
29.学校
30.专业
31.教学
32.基础知识
33.认识的间接性
34.基础
35.第二课堂
36.间接
37.个别
38.直观性
39.观察
40.班主任
三、简答题
41.有四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明白这堂课应使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正确的教学内容。要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恰当的教学方法。 (4)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42.(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3.(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 (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 (3)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 (4)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 (5)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乡土教材。 (6)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44.(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没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要敬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5.(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四、论述题
46.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儿童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