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附答案详解)(二)

时间:2012-12-24 21:06: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2)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四、简答题
1.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2分)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1分)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1分)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1分)
2.答: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1分)
(2)儿童的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2分)
(3)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变化;(1分)
(4)儿童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强。(1分)
3.答: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分)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1分)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2分)
4.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
(1)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分)
(2)学校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1分)
(3)学校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分)

五、论述题
1.答:教学过程包括以下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分)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1分)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1分)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1分)
①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有许多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1分)
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1分)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他们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1分)
②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于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1分)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1分)
①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分)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1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1分)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分)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分)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1分)
2.答:建设班集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3分)
①要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
②要把“明天的快乐”和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来;
③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商量来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④奋斗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①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②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2分)
(3)形成良好班风:①确立班风目标;②培养正确舆论;③强化行为训练;④加强榜样示范;⑤教师还要以身作则。(2分)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①认真讨论,科学合理;②严肃慎重,相对稳定;③反复学习,坚决执行;④教育为主,不断完善。(2分)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①健全班级规章制度;②建立组织体系;③坚持一贯。(2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①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②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③加强教育和引导。(2分)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2分)


首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2/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