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07年1月福建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时间:2012-12-25 20:16: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007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守恒期
C.转折期
D.过渡期
3.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自最终答案。这是下列哪一学习理论的观点( )
A.有意义接受
B.认知结构
C.建构主义
D.联结
4.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 )
A.反例
B.变式
C.抽象
D.概括
5.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下列哪一阶段(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7.道德判断表现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8.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的是(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评价
9.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测验在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验的(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10.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下列哪一方面的差异( )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11.同一个体,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也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2.主张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加涅
D.班杜拉
13.复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效果最好的学习程度是( )
A.50%
B.100%
C.150%
D.200%
14.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现为( )
A.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
B.客观性、外显性和简缩性
C.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D.客观性、观念性和内潜性
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辐合思维
D.形象思维
16.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哪一程度的动机及其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
A.极低程度
8.较低程度
C.中等程度
D.最高程度
17.下列心理评估方法中,属于标准化方法的是( )
A.评估性会谈
B.观察法
C.自述法
D.心理测验
1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群体动力
19.某教师时常关注“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问题,反映出其成长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任务阶段
20.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的ABCDE步骤中,D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信念
C.情绪结果
D.驳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4—5岁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______。
22.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______。
23.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______。
24.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______抑制比较少的缘故。
25.皮亚杰认为,在8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______道德。
26.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其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具体目标、______、行为标准。
27.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即时反馈、生动形象、______等优越性。
28.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县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______。
29.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______作支柱。
30.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都是______反应的概率。
3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______。
32.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和迁移等几个环节构成。
33.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______;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4.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______。
35.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______两个方面。
36.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风格、______、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等。
37.问题行为既包括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也包括不能______的行为。
38.相对标准评分是以其他人的成绩为依据,对应的评价方式是______参照评价。
39.态度结构是复杂的,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
40.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______、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42.关于学习迁移,主要有哪些理论解释?

43.操作技能培训有哪些要求?

44.根据归因理论,如何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以激发学习动机?

45.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主要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2007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D 7.A 8.A 9.B 10.C
11.D 12.B 13.C 14.A 15.A 16.C 17.D 18.B 19.A 20.D

二、填空题
21.主动性
22.强化功能
23.动力准备状态
24.倒摄
25.他律
26.产生条件
27.自定步调
28.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29.具体形象
30.提高
31.认知结构
32.反馈
33.给定的条件
34.自我强化
35.对外良好适应
36.班级规模
37.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
38.常模
39.意志成分
40.反应

三、简答题
4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2.(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说; (4)关系转换说; (5)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43.(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4.(1)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 (2)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3)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45.(1)多维思维; (2)思维的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推理。

四、论述题
46.(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