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007年7月福建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时间:2013-01-02 19:14: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2007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皮亚杰是依据以下的哪一个概念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 )
A.思维
B.运算
C.守恒
D.推理
2. 将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具体迁移
B.正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3.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学习策略
4. 对所学过的材料用列提纲的方法进行归纳的是(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 面对问题情境,不墨守陈规,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是( )
A.流畅性
B.求异性
C.独创性
D.变通性
6. 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7. 重视心理卫生问题对教育心理学工作的影响,这个时间大约为20世纪( )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8. 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是( )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9. 有人认为形状知觉的形成存在着关键期问题,因此,学习汉字的最佳关键期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6—7岁
10.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编制于( )
A.1900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15年
11.保持时间在2分钟之内、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2.提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的是(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斯金纳
D.维果斯基
1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 )
A.幼年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4.下面关于学习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学习是外显的行为
B.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行为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D.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15.一位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这位师处于( )
A.关注情景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身阶段
16.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
A.课堂气氛
B.课堂纪律
C.群体规范
D.课堂人际关系
1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种强化是( )
A.自我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接强化
18.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高成就动机者,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成功率大约在( )
A.50%
B.60%
C.70%
D.80%
19.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20.ABC理论认为改变学生不良情绪的关键是( )
A.运用强化手段
B.疏导宣泄
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树立合理的观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l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2.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与顺序,但各种心理机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和__________等因人而异。
23.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__________学习。
24.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_________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5.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26.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直觉道德情感、想象道德情感、__________三种。
27.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__________三大领域。
28.从评价实施的时机看,评价有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___。
29.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教学策略称为__________。
30.态度结构比较复杂,它包括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__。
31.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这种道德称为——。
3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____的能力或特性。
3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是客观性、计划性和__________。
34.依从包括服从和__________两种。
35.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与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__________。
36.品德是个体依据——的比较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
37.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学习。这一类行为我们称为__________。
38.心智技能的发展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3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___。
40.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就是__________。

三、筒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42.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哪些?
43.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实质是什么?
44.简述指导教学的六个主要活动。
45.根据遗忘曲线的进程.我们要怎样进行复习?
4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l0分)
47.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007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D 4.D 5.D 6. C 7. C 8.D 9. C
10.B 11.A 12.D 13.C 14.A 15.B 16.A 17.C 18. 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认知内驱力
22.达到成熟的时期(间速度)
23.过度
24.刺激和反映
25.发现问题
26.伦理道德情感
27.动作技能
28.总结性评价
29.发现教学
30.行为成分
31.他律道德
32.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33.可比性
34.从众
35.认知风格
36.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
37.问题行为
38.原型内化
39.社会环境
40.变式

三、简答题
41.(1)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或(中等程度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任务容易或简单,最佳激起的水平较高。或(容易或简单的任务,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最佳。)
(3)任务困难或复杂,最佳激起的水平越低。或(任务困难或复杂,动机水平越低,效果越好)
42.(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
A.一览表 B.双向表
43.(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3)态度不同予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4)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44.(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教材。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45.(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2)及时复习。
(3)分散复习。 (4)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46.(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四、论述题
47.(一)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是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三)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教师招聘考试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 教师招聘考试 ★ 
 ★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 
 ★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